新闻观察:《方案》列出明确时间表 市民健身将更便捷

厦视直播室 2022-03-25 21:29:21

2022-03-25 21:29:21

全民健身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面临新机遇和新挑战。厦门也在不断为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作出探索,近日,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加快推进群众身边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工作方案》。《方案》提出,力争到2023年,全市将新建或改扩建500处以上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5平方米以上;到2025年,基本形成群众“十分钟”健身圈。

今年厦门各区至少建设40块健身场地:加快形成“十分钟”健身圈

《方案》提出,要通过三至五年建设,在我市逐步形成覆盖面广、类型多样、特色鲜明、普惠性强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网络。《方案》也明确了今年的建设任务:各区建设全民健身场地不少于40块,市土地发展中心不少于10块,市交通局不少于6块,市市政园林局改造提升市属公园不少于2个、其他场地不少于6块。其中,公园改建、新建、配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应综合考虑、整体设计、同步提升。明年,各区、各有关部门要完成剩余的存量场地建设任务。

对于新建改建露天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可建设可移动的管理用房、公共厕所等基本配套设施。原则上,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成后以公益免费为主。篮球、足球、网球等标准场地,以及需要配备固定人员管理的场地设施,可以委托第三方微利经营或免费开放,提高运营管理水平。到今年七月,各区要筛选至少10块场地开展试点建设,并于7月底前全面完成试点项目建设。

此外,我市还将依托“厦门i健身”智慧体育服务平台,开发设计健身地图和免费场馆两个模块,方便市民查找地点,预约进场锻炼。在今年3月30日前,各区要将每处健身路径地址、管理人员及联系方式等信息,全部录入“厦门i健身”平台,进一步完善健身地图。

新闻观察:《方案》列出明确时间表 市民健身将更便捷

你是怎么看这份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工作方案的?

《方案》列出明确时间表 市民健身将更便捷

想健身得先有场地。这些年,为了让市民运动健身更方便,我市也是花大力气补齐运动场地设施的短板。从空中自行车道,到山海健康步道山海线到林海线,再到开放夜间学校体育场地设施,推动体育智慧健身房开放。这些年,厦门市民运动健身的去处越来越多。但是,似乎一直以来还是难以满足大家日益增长的对运动设施,尤其是家门口的运动设施的需求。日前印发的这份《方案》可以说非常务实,为未来三年,我市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的建设,列出了一个清晰明确的时间表。从现在开始到7月前,到今年年底前,明年各区各单位要完成建设的场地任务列的清清楚楚。到2023年,全市力争新建或改扩建500处以上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相信只要是按照这个时间表来具体实施,按照“能建尽建”的原则,三年后,单从数量上来看,我市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就会明显增多,市民休闲运动将有更多的去处。更重要的,这些场地设施离家非常近。

加强沟通 更好服务周边居民

另外,我还会更加关注这些场地建什么?会建成什么样?在《方案》中也提到了,在改造存量场地前,试点项目建设要加强与属地社区沟通,征集周边居民的建议。针对于我市体育场地设施的短板,也应该优先进行规划和设计,比如说,较大的场地能否考虑建设足球场,来改善我市人均足球面积过少的实际情况。

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同时,在涉及全民健身的各个领域,这份文件也从国家政策上对全民健身作出了整体规划安排。此次,在这份沉甸甸的“全民健身”文件中,出现了一些新的亮点词汇,而这些专有名词也将代表我国全民健身领域的一些新动作、新突破。下面我们一起去梳理这些亮点词汇。

《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共9个方面、32条内容,涵盖了体教融合、体育场地建设、体育旅游等多个领域。

亮点词汇一:夜间“点亮工程”。在当下快节奏的工作生活中,夜晚来一场健身运动,已经越来越成为当代都市人的健身新选择。《意见》指出,将夯实社区全民健身基础,引导体育社会组织下沉社区组织健身赛事活动,实施社区健身设施夜间“点亮工程”。

亮点词汇二:户外运动“三纵四横”。《意见》明确将沿太行山和京杭大运河、西安至成都、青藏公路打造"三纵",沿丝绸之路、318国道、长江、黄河沿线打造"四横",构建户外运动"三纵四横"的空间布局。全民健身通过"三纵四横"布局涵盖了我国的大部地区,形成全民健身的广袤格局。

亮点词汇三:建设"百姓健身房"。《意见》显示,将支持社会力量建设"百姓健身房",推动体育公园向公众免费开放。“百姓健身房”一词让健身房不再是高端、昂贵的代名词,让更多的普通老百姓都能够走进健身房,成为了国家“全民健身”的最终目标。

亮点词汇四:社会力量。《意见》多次提及引导、鼓励、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打造中来。引导体育社会组织下沉社区组织健身赛事活动、支持社会力量建设“百姓健身房”、激发社会力量积极性,推动共建共治共享,在推动全民健身这件事上,社会力量将起到重要作用。

新闻观察:推动全民健身 厦门成绩“亮眼”

改善了体育场地设施的数量,接下去,如何让市民更爱运动,运动的更加方便呢?我们还能有哪些探索?

推动全民健身 厦门成绩“亮眼”

结合上一条新闻当中的亮点词汇,在我看来,我市在探索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方面,可以说是走在全国的比较靠前。比如说,夜间“点亮工程”:厦门市从2018年就开始探索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工作模式。去年年底,厦门市开放校园已达到117所,截至今年1月初,进校健身市民达255万人次。再比如说,建设“百姓健身房”:我市从2020年起,开始启动体育智慧健身房开放,包括政府投建小型智慧健身房、经营性健身房闲置时段免费开放等几种不同的类型。这些举措确实一定程度上,让大家的健身更加的方便,希望接下来开放的场所能够不断增加。

有了场地设施这样的“硬件”,厦门下一步要突破的,我认为就是“软件”也就是人。《意见》就提到,将全民健身纳入社区服务体系,引导体育组织和赛事进社区。发展公益社会体育指导员和群众体育教练员队伍。让健身、运动成为像在家门口便利店买东西那样方面,同时,还要有专业的人,能够给予指导。

细化方案 让不同年龄段人群都能参与运动

另外,还要制定覆盖全年龄层的运动方案或指导,对未成年人要培养兴趣、提供适宜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场馆,对老年人要解决体育智能技术运用困难;对成年人,按照职业类型细化健身指导方案,积极组织健身活动,支持配备健身房和器材,提高职工健身参与度。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