喊父母回家上班:一道超越亲情的复杂考题
去还是留?每年春节前后,对于那些外出务工的人而言,是一个“敏感”的时期。
据澎湃新闻报道,近日,某市妇联召开“孩子喊父母回家上班”工作调度会,就抢抓春节寒假有利时机,关爱留守儿童、引导留守儿童父母返乡就业的工作进行再部署、再强调。当地妇联认为,“孩子喊父母回家上班”行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要让留守儿童父母留得住、扎下根,依然面临很大的挑战。
为呼吁更多留守儿童父母返乡就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是以打“情感牌”为主。然而,对每个家庭而言,外出就业还是返乡就业,是一道牵涉到个人事业发展、家庭收入来源等多个层面因素的复杂议题,最主要的决定因素是对就业预期的权衡和取舍,因此绝非仅靠“情感牌”就能改变。
今年1月,该市妇联在致全市留守儿童家长的信中写道,“为了给家庭和孩子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改善生活条件,你舍下家里的孩子和年长的父母外出打拼,一年难得与家人团聚,陪伴孩子和老人的时间少之又少,孩子也有了另外一个心酸的称呼——留守孩。为促进孩子健康成长,促进家庭幸福安康,促进企业(产业)发展壮大,促进社会和谐美好,亲爱的家长,请你回家乡上班吧!”
妇联的这封信中,的确道出了外出务工者的一些困境。选择离家就业的人士,无论出于何种原因,想必都有自己的难处,例如“陪伴孩子和老人的时间少之又少”就是实情。
不过,这些留守儿童父母之所以离家就业,肯定也作出过权衡。他们外出打拼,大多也是为了个人的发展、更高的收入、未来更好的生活等具体目标。所以,吸引他们回家上班,与家人团聚,最关键的仍然是家庭所在地有合适就业机会和事业发展环境。如果当地经济有起色,就业、创业机会多了,自然会有更多外出打拼者回来发展。否则,如果地方就业机会少,营商环境差,仅靠亲情来召唤,是没有多大效果的。
在当前区域经济发展竞争激烈,各地对人才、人口的争抢加剧的背景下,有关部门言之谆谆地推出“孩子喊父母回家上班”行动,其美好初衷可以理解。实际上,许多劳务输出大省,都很重视返乡人员就业创业,并且推出了一些针对性措施。这些积极举措,相对于不作为,当然是值得肯定的。
多年来,农民工外出务工、大学生毕业就业一般会首选沿海发达地区或一线城市。近年来,由于我国城市化水平逐渐提升,以及中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从发达地区返乡就业的人在增多。媒体报道,近年跨省农民工回流趋势加强,超四成农民工在本乡镇内就业,近四分之三农民工在省内就业。除了农民工回流,文化程度较高的大学毕业生等群体,许多人也是从一线城市回流到中西部城市就业,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好现象。
促进返乡就业的力量,最主要的来自市场。家乡的产业生机勃勃,能提供优质的就业岗位,外地打拼的游子就会被吸引回来。在这方面,江浙等地一些农村和小城镇表现突出,这与这些地方的电商等新兴产业发展迅速不无关系。此外,武汉、成都等中西部大城市,由于光电子、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近年也吸引了不少人才从北上广回流。
当然,除了市场力量,地方政府的“有形之手”仍然可以积极作为。一是,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引导、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做大地方经济体量,为返乡人员提供更多更好的工作岗位。二是,做好就业、创业等配套服务,例如,将回乡人才引进、返乡专场招聘等作为常态化措施,为返乡人员和重点企业用工需求积极进行匹配,协助返乡人员在家乡就业。
产业、市场和政府良性互动,相互配合,共同发力,可以为在外打拼族结束漂泊、回流就业起到真正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