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千家万户丨民生有保障
春节前夕,汾河两岸瑞雪纷飞,大地一派银装素裹。
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冒雪来到山西省临汾市,为乡亲们送去党中央的关心和慰问,向全国各族人民致以美好的新春祝福。
在霍州市师庄乡冯南垣村,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村民师红兵家,和一家老小坐下来拉家常。
在去年10月份那场强降雨中,师红兵家4间窑洞全部倒塌。在当地政府帮助下,很快就在原址重建了2间新房。
总书记亲切询问他们重建住房质量好不好、年货置办齐了没有、还有什么困难。师红兵告诉总书记,这房子又结实又暖和,一家人可以踏踏实实过年了,衷心感谢党和政府。
做好困难群众的住房保障工作、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让老年人健康幸福地安度晚年等,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中深情的牵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对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作出顶层设计,推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入快车道。
一张张暖心的民生“成绩单”,让百姓的虎年春节充满了浓浓的暖意。
“让所有老年人都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挂念的“国之大事”。
2013年2月4日,在甘肃兰州,总书记走进一家“虚拟养老院”的养老餐厅,仔细询问运行情况;2018年11月6日,在上海,总书记考察一家托老所时表示,党中央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工作,要把政策落实到位,惠及更多老年人;2021年8月24日,在河北承德,总书记走进一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强调要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
点点滴滴,情深意长。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推动下,我国老龄事业发展的顶层设计愈加完备;完善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提升养老院服务质量等实招硬招不断落地,带给老年人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江西省兴国县田庄上养老中心的医护人员为老人进行中医理疗。
在江西赣州,兴国县田庄上养老中心增设了一级综合医院,为每个老人建立了“健康档案”。 “医生每天都会来房间量血压、送药,这让我放心多了。以前我自己每顿吃七八种药,总怕吃重吃漏了。”住在这里的老人高兴地说。
2021年8月,《长期护理失能等级评估标准(试行)》出炉,统一了享受长护险待遇的门槛,制度进一步规范。在北京石景山,长护险待遇让长期卧床的孙奶奶可以获得专业护理人员的定期上门服务、悉心陪伴,身心健康得到很大改善。
2020年11月5日,我国首次对冠脉支架进行集中带量采购。冠脉支架价格由均价1.3万元下降到700元左右。
年逾古稀的向冬林在2021年跨年夜突然胸痛、倒地,被紧急送往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胸痛中心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医务人员为向冬林进行冠脉支架手术。手术后,当得知一个支架只要798元时,老人一家激动不已。
解决好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是习近平总书记牵挂的大事。总书记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求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探索医改这一世界性难题的中国式解决办法。
2019年4月15日,在重庆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村民谭登周家。听说老谭去年受伤住院费用报销90%,村里又帮助兜了底,总书记很高兴,叮嘱村干部加快完善低保、医保、医疗救助等相关扶持和保障措施。
△医护人员来到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华溪村谭登周家,对他进行病情随访和健康指导。
近年来,全民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持续推进,在破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实施,《“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正式印发,《关于建立医疗保障待遇清单制度的意见》发布……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在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推动下,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春节前夕,宁夏银川市金凤区福通社区一派喜气洋洋。
“共产党好,黄河水甜,能有今天的日子,感谢党和政府……”住在福通社区的李淑云是一位单亲患病母亲,因经济困难申请了廉租房,45平方米的房间每年房租只需要800元。“有这么个小窝,房租我也负担得起,心里踏实不少。”李淑云说。
△宁夏银川市金凤区福通社区
住房问题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在心。
2014年2月25日,总书记走进北京大杂院亲切地和居民们说:“我们来的目的,就是来改善你们的居住环境”;2016年8月23日,在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的贫困户家里,总书记强调“党和政府就是要特别关心你们这样的困难群众,通过移民搬迁让你们过上好日子”……总书记的话语切中民生难点,说到了老百姓的心坎里。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住房保障能力持续增强,累计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8000多万套,帮助2亿多困难群众改善了住房条件,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社会保障惠民生,一枝一叶总关情。
养老服务体系日益完善、住房保障力度不断加大、残疾人权益保障更加有力、儿童健康和全面发展更有保障……越织越密的社会保障安全网,让人们工作更安心、生活更舒心、对未来更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