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脉(四):三坊七巷:活化两岸记忆 赓续血脉文脉

两岸新新闻 2022-02-04 23:37:25

2022-02-04 23:37:25

“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代史”。三坊七巷位于福州市中心,是福州的历史之源和文化之根,它起源于晋,形成于唐、五代时期,至明清时达到鼎盛。这里走出了一大批在中国近现代历史舞台上留下浓墨重彩、谱写家国情怀的杰出人物。因其涉台人物多、涉台文物多、在台后代多,三坊七巷又被称为“闽台渊源彰显地”。今天的系列报道《根脉》,我们一起走进三坊七巷,找寻里坊巷弄里的两岸记忆。

在位于三坊七巷街区东侧的郎官巷里,坐落着一座占地600多平方米的院落,这是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晚年的居所。两座宅院毗连相依,宽广的天井,中西融合的花厅??如今,严复故居已经开辟为展厅,图文并茂地介绍严复的人生经历。展厅里存放着一幅严复年轻时的肖像,画中的他目光如炬,意气风发。1871年,严复从马尾船政学堂毕业后,登上水师军舰,巡航沿海,开始了与台湾的故事。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教授 严复侄孙 严以振:他从马尾船政学堂一毕业以后,坐船到台湾去画台湾的海岸线,也到了台湾了解民情,那个时候他才二十出头,他对台湾印象很好,认为台湾土地肥沃,台湾人民很善良也很勤劳,这是我们国家非常宝贵的土地。

爱国忧民,是严复一生的写照。精通西学的他,翻译了《天演论》、《原富》等大量西方著作,如响鼓惊雷,唤醒了沉睡中的中国人。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台湾被迫割让,严复极为激愤,他以笔杆为武器,投入反割台的斗争中。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教授 严复侄孙 严以振:他从第一次考察台湾的时候,就认为台湾跟大陆是不能分割的,台湾跟大陆就是一个整体,当时他已经看出日本对台湾不好的用心,因为台湾在地理位置上是很重要的,日本很想把台湾占领,他当时就在报纸上揭露这个问题,就是我们要保卫台湾。

三坊七巷,还是闽台世家交汇集结处。不少居于此的家庭,与台湾世家联姻,严复的亲家就是台湾望族——板桥林家。甲午之战后,台湾被割让给日本,林尔康不忍国耻之恨,携妻带子来到福州,在杨桥巷定居,这里与严复居住的郎官巷仅几步路之隔。林尔康的女儿林慕兰认识了严复的儿子严叔夏,两人经保媒结为夫妇,从此,跨越海峡的两大家族缔结了百年之好。

福州文史专家 福州闽都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林山:人在因为血缘在,经商读书为官做事业,他们都守望相助结成一个家族团队一起打拼,在这个情况下就像一棵树的根交缠在一起,生长在一起互相影响,互相滋润互相壮大。

严家与林家的两岸姻缘,使得严复子孙后裔跨越海峡、枝繁叶茂,而三坊七巷,也成为见证闽台深厚渊源的“活化石”。从这里走出的名人中,还有晚清八大名臣、中国近代海军事业奠基人之一沈葆桢,他的一生以主办船政、筹建海防、开发台湾等被两岸所传颂,曾率水师赴台驱日,一路行至台南。

位于台南市安平区南端的亿载金城,曾是台海安全的重要防线,城内绿草如茵,平坦宽广,沈葆祯的铜像屹立于此。1874年,日本军队侵扰台湾,在福州的沈葆桢临危受命,出任钦差大臣,赴台办理海防事务。日寇离开后,沈葆桢心系台湾留了下来,开垦荒山,调整台湾行政区划,他为开发台湾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台湾历史作家 余远炫:他在南部地区,台南、高雄建设了一些炮台。我们最清楚知道还留下来的二鲲鯓炮台,也就是亿载金城,(沈葆桢)认定台湾跟大陆本土是关联在一起,就要好好建设,这样才能产生生命共同体的概念。

血脉在历史长河里凝聚,文脉在互动往来中传承。

清朝收复台湾后,大批台湾士子如期来省会福州应试,许多三坊七巷的闽籍学者也东渡台湾,弘扬书院文化,两岸的文化交流在当时已蔚然成风。位于三坊七巷黄巷51号的台湾会馆,前身便是台湾士子来福州参加科举考试的栖息之所,时光流逝,当年的科举试卷已成文物,今天的福州人将这些一纸情缘珍藏于此,让更多的闽台后人回溯那段乘舟赶考的记忆。

福州文史专家 福州闽都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林山:福州三坊七巷的人物,他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带出来的学风,带出来的学习制度教育的体制,这些后来都成为台湾的书院,包括至今台湾教育方面的文脉基因都是这里传承过来的。

岁月更迭,出入坊巷的人换了一批又一批。但朱门深院,那联结海峡两岸的血脉和文脉,却一直流传下去。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