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言网暴账号,不能任网上意见广场充斥恶意

北京日报 2022-01-29 10:18:59

2022-01-29 10:18:59

“寻亲男孩”刘学州自杀事件持续发酵,网络暴力相关话题成为舆论焦点。压力之下,微博公布了相关排查结果——自1月12日刘学州收到私信以来,共有1239个与其有私信往来的用户,其中一部分用户存在人身攻击言论。站方对40个违规账号予以永久禁言处置,对52个账号予以禁言180天至1年的处置。

平台出手惩戒参与网暴的“乌合之众”,是对正义的维护。回顾刘学州的心路历程,被污言秽语压垮,绝非一夜之间发生的,而有一个累积的过程。如果能早一点对施暴者发出警告,悲剧也许能避免发生。斯人已去,反思和追责不能停止。希望如站方所言,后续全力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让网暴行为在法律框架下得到有效约束。

犹记得互联网刚刚兴起之时,有人将其比喻为广场,意在强调互联网的草根性、包容性。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人多嘴杂,难免意见相左、频发争端。相较于现实生活,网络世界中的语言暴力,具有空间虚拟性、主体隐蔽性等特点,这助长了不少人的嚣张气焰,也成为许多当事人不能承受之重。

平台是发声的平台,同时也是把关的主体,不能总等到出了事、死了人再去追查,而要把杜绝暴力、监管环境的力气花在平时。特别是对那些热点人物、事件的帖子,要重点维护;对那些习惯煽风点火、挑唆对立的大号大V,要重点关注。总之,“法不责众”“尊重用户”绝不是当甩手掌柜的借口,一个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平台,才能收获尊重。

“你凝视着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着你。”网络空间容纳着各色观点,也深度影响着每一个人。纵观眼下各类平台的互动区,很多时候并不“太平”,从日常交流到社会热点,有抬杠的、互喷的,有站队的、抱团的,甚至为了很多小事,一些网友也要“私设刑堂”,这让人不由发问:“上网就不能好好说话?”在为悲剧扼腕的同时,每个人也要有所自省——接受信息时多些求证与判断,特别那些所谓“舆论领袖”的长篇大论,究竟是在表达观点还是在刻意引导?是在主持正义还是在骗取流量?观点输出前要多想想,站在道德制高点指责别人能带来什么?对陌生人恶语相向又该承担怎样的后果?拒绝成为偏见与情绪的傀儡,是善待他人更是保护自己。

眼下,专项清朗行动正在进行,针对网暴的法律法规也日趋完善。从媒体到平台,再到广大网友,都以“网上有法、言行有界”为戒,网络生活才能更加理性更加安全。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