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园二期的“最后一公里”:出了地铁还要走挺久 通勤让人很“头痛”
上周,我们栏目关注了岛内外公共交通接驳的问题,节目播出后,不少市民通过我们栏目的微信公众号留言讨论,其中不少软件园二期的上班族,就集中反映地铁站到园区的“最后一公里”接驳不方便,希望相关接驳线路设置能够再紧密些,我们记者随即进行了调查了解。
出了地铁还要走挺久 通勤让人很“头痛”
在软件园二期周边,有两个地铁站,分别是岭兜站和软件园二期站,其中岭兜站在软件园西南角,更靠近南门,软件园二期站在东南角,离东门近一些,由于园区较大,从任意一个门进去之后,走到园区中心都要十几二十分钟。每天早上,软件园二期附近的两个地铁站点的人流量都非常大,早上8点左右,记者来到岭兜站,此时正不断有乘客从岭兜站3号出口走出,出站后,大家都沿着人行道往软件园二期南门方向走去。其实在站点周围一百米的金山路上,就有有岭兜佳园公交站,但是在这个站点换乘到软件园的人很少,不少在软件园工作的市民说,岭兜佳园站共有10条公交线路,虽然都会通过软件园西门站点,但下地铁后再等公交,最后还是要从西门走进去,比直接步行从南门进去还要慢,所以宁可选择走路从南门去公司,而这下地铁后的“最后一公里”,几乎要耗费掉他们几乎三分之一甚至一半的通勤时间。
市民:软件园要里面走蛮久的,一二十分钟要,如果再往里面西门什么的要更久。
市民:(地铁上)十几分钟吧(下了地铁要走多久)十几分钟,所以我很急,走路更远一点。
为了出地铁站后的通勤更方便,记者还看到一些市民专门买了电动自行车,放在了地铁站的出站口。
市民:自己备了电动车吗,地铁口到我上班的地方六七分钟,骑电动车六七分钟,对,走路呢,走路差不多20分钟。
市民:(下了地铁以后进去要多久)因为我们骑这个自行车,大概也就10分钟左右最多,不骑这个呢,我的话要15分钟,走路,我公司会稍微近一点,他更远一点,要半个小时。
接驳线公交运力不足 市民希望能完善优化
随后,记者又来到地铁2号线软件园二期站,公交集团在这里开设了专门用于园区接驳的5路车,这条环形线路,全程设12个站点,除了起终点在软件园二期外的地铁口,其余站点都在园区内。但由于是采用小型电动车辆,每车核载仅为24人,发车频次也不够高,记者在站点等了七八分钟,才看到一辆。
5路公交车驾驶员:早高峰的话七分钟吧,七八分钟(会不会很多人坐)挺多人的(每天都满吗)满(会挤吗)挤,高峰的时候肯定挤。
市民:上班时间的话,可以循环快一点,不够,我之前就是每次都挤上去的,经常挤不上去
市民:频率和等班次要耗费一些时间,如果有比较频次高一点的交通接驳,还是能避免一些高峰时间(上班)来不及。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不少坐地铁来的市民是住在海沧,2号线确实方便了他们的出行,从海沧区坐到岭兜站只要半个小时左右,可下地铁还要再走个20分钟,省下的时间,又被最后这一公里给耗没了。他们希望,早晚高峰期间,能有班次更密、车辆更大的接驳线路,方便大家的通勤出行。
市民:当然希望要有了,不然我就得走过去,10分钟。
市民:应该需要,离地铁站比较远的那些,相对远的应该会比较方便。
很明显,软件园二期的接驳线路,远没有满足通勤需求。既然设置了接驳线,为何不让它发挥更大的作用呢?记者也找到了软件园相关管理方,进一步了解相关情况。
园区交通压力大 接驳线路设置遇瓶颈
在厦门市软件园管理委员会,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有6到7万人在软件园二期工作,自驾车上班的人有很多,每天的早晚高峰,园区通行压力非常大。地铁2号线开通后,他们及时与公交公司沟通,在园区与地铁站之间开通了接驳线路,这条线路共有5台公交车,早高峰期间循环在线路上运行,但还是远远无法满足目前的接驳通勤需求。据统计,工作日早高峰7点半到9点,地铁2号线岭兜站及软件园二期站的出站人数,都超过2万人。而接驳线的5路车用的是小型车辆,最多也就载30位乘客,早高峰5台车半小时最多接驳150人左右。先前他们也想提高接驳车的发车频次或改用更大的车型,但因为园区规划建设早,道路较窄,路边还设置了停车位,所以大型公交车无法顺畅通行,另外,园区内早高峰通勤的车辆也很多,如果提高公交接驳车的频次,会引起车辆拥堵,耽误更多的时间。
未来或设置地下停车场 地面设置公交专用道
面对这样的现状,他们也在寻求解决方案,未来他们可能会在园区建设地下停车场,空出更多的路面,满足了硬件条件,再通过施划公交专用道,增添接驳线路等方式,提高园区与地铁站之间的接驳能力。
而对于园区的通勤接驳难题,记者也咨询了市城市规划设计院的相关专家,专家表示,除了在园区内设置地下停车场,空出路面空间、增加接驳线路等方案外,相关部门在片区规划上也要进一步统筹考虑,目前湖里岭兜、何厝等片区正在进行旧城改造,如果能够结合改造规划,在这些片区设置更多的安置房、公寓等设施,让更多的人能就近上班,也是一个解决方案。
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院综合开发所所长 魏晓云:大片区还有比较多的村庄 最近在开展旧城旧村的改造 结合周边还是要考虑一定的住宅、公寓,一些生活的配套,这样可以在大片区实现一定的职住平衡,减少一些通行、交通的需求。
魏晓云还表示,当前,我市在加大岛内外融合发展,岛外有不少新城也都在结合产业园区建设,推进产城人的融合发展,在前期规划上,要把交通发展想在前面,尤其是在地铁站周边的区域,要充分考虑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微循环接驳系统,并留足发展空间。
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院综合开发所所长 魏晓云:可以结合轨道,进行TOD(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引导开发,把尽量多的开发集中到站点周边,可以有效的地解决交通问题+结合一些大的公共交通,增加一些链接线,接驳的线路,形成一些片区内的循环交通,我是觉得非常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