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两会 聚焦民生: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如何更通畅?
近年来,厦门市大力推进“快递进村”工程,通过开辟快递公交、设置末端驿站等形式,把快递服务延伸到乡村。但因为运输路程远,快递体量小,运输成本高等因素,农产品出村和快递进村,依然是目前农村物流的痛点和难点,今天的《关注两会 聚焦民生》系列报道,我们就来聊聊“快递进村”。
后溪镇黄地村,算是集美比较偏远的一个村庄,距离镇政府就有25公里的路程,村民杨彩玉家的果园,就在这里。最近进入丰收季,果园果树的枝头上挂满了沃柑和柑橘,杨彩玉说,今年,果园的产量预计可以达到10万斤,她本来想主攻出口贸易,但因为受到疫情影响,国外的销路受阻,她只能尝试在国内进行线上零售。
果园负责人 杨彩玉:碰到疫情,给我们带来非常大的麻烦,从去年就开始快递(寄出)了,我们通过线上销售、微信(朋友圈),还有合作社、供销社都一直在帮我们销售,通过快递(寄出)。
杨彩玉说,鲜果零售季节特征明显,寄递需求往往集中在一两个月内。村里没有快递网点,每次寄件都要自己把鲜果运到镇上寄出。再加上生鲜运输的快递成本较高,快递费用一直居高不下,相应地,就拉低了鲜果线上销售的性价比。目前,她的鲜果零售主要还只能靠朋友圈的口口相传,在大型电商平台上并没有什么竞争优势。
运输路程远,快递体量小,运输成本高的问题,也影响着黄地村村民的快件寄递效率。黄地村的常住人口只有几百人,大多是中老年人,每个月平均只有十几件快递。邮政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件量太少,村里的快递驿站目前已经暂停了运营,现在日常的快件主要依靠邮递员进行寄递。邮递员来回一趟,就要花掉两个多小时,而且只能送小件的快递。
顺丰速递集美灌口分部经理 包雄图:黄地村算是在我们厦门市是比较偏远的一个村,如果说我们有能力配送上去的话,一天配送一个两个(快递件),这样的话我们浪费的人力物力就很大。
邮政相关负责人说,为了满足村民们的寄递需求,近两年,他们也尝试和公交集团合作,开辟了快递公交线路,一天两个班次,让快递坐着公交进村。但面对偏远乡村普遍存在的路程远、体量小、成本高的问题,要想提高配送效率、缩短收寄时效,就需要设置更多三级驿站、引入其它家快递企业,快递公交也需要加密班次、高运力,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快递人员、站点、资金等等配套目前都很难跟上。
中国邮政集美分公司总经理 罗卫东:解决快递进村问题,需要非常大的投入,在服务过程中,我们首先满足用邮需求,(同时)通过我们邮政的服务,把偏远山区的农产品进城的通道打通,为助力乡村振兴出一份力,我想农产品进城,包括邮快合作等等,不(能)是邮政一个部门在做。
面对偏远山村普遍存在的路程远、体量小、成本高的问题,如何让“快递进村”的最后一公里更加畅通?在今年的“两会”中,代表、委员们也提出意见建议,我们接着来看。
关注两会 聚焦民生:推动运力资源互补互用
今年两会期间,市政协民盟界别针对“快递进村”问题,提交了《深化我市交邮融合 推动乡村振兴》的提案,在市政协委员郑安安看来,“快递进村”尝试以“公交+快递”的模式进行资源整合,已初步解决了偏远农村地区的物流问题。但收派件效率低、快递费用高等问题,仍然是目前农村物流的突出问题。
有关部门要加大整合公交、邮政、快递企业现有运力资源,拓展公交快递发展模式,实现邮件快件直通镇村,市级物流仓储中心和村级网点之间24小时内完成配送和收寄件,解决农产品上行的“最初一公里”和快递下行的 “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市政协委员 郑安安:比如说因为有了交邮融合,我们其实可以采集一些终端数据,甚至(搭建大数据)平台。其实厦门也有很多我们的农村的绿色产品,这些东西可能真的大家还不知道,通过这种方式的话形成一个(运力)整合,作为企业而言,包括我们的物流也好,其实到一定的规模化,它才能把成本降低。
同时,做强“交邮融合”模式,还应该加快相关客运站、公交场站、物流配送站点整合,推广“一点多能”和“多站合一”的城村配送节点发展模式。在村级站点实现设施共享,才能降低农村快递物流配送成本,提高企业运营效益。
市政协委员 郑安安:我们所有的交邮融合的目的,它其实是打通的通道,最主要是要把路的两端以及路上的东西要跑起来,里面不仅是我们的物流、邮政、交通,甚至生活服务,包括一些老人关爱和偏远群众关爱的这些服务放进去,把我们的这些旅游的资源相互融通,这是一个综合的内容,要因地制宜。
降低乡村物流成本
除了推动运力资源互补互用、加强站点资源整合,一些代表、委员也提出,“快递进村”的前期阶段,还是应该强调政府牵头的作用,尽快出台推进岛内外物流服务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和具体措施,并出台相关扶持政策,通过多种渠道,解决“快递进村”的成本问题。
市人大代表 马姗姗:政府的牵头和引导是很重要的,是否可以出台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给到一些政策扶持,鼓励公交、邮政、商贸、农业等相关企业主动整合资源、争取政策,让企业之间共配共享,实现集约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