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进行时(一):40年,共同见证 再启新程
随着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的开幕,厦门正式开启“两会时间”。从今天开始,《厦视新闻》推出系列报道“两会进行时”,聚焦两会热点,倾听代表委员心声。刚刚过去的2021年,厦门迎来了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40年里,厦门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各项事业实现历史性跨越。40年,有见证,也有展望,今天我们一起去听听代表委员们有哪些感受和期待。
记者 刘晓俊:40年前,厦门港就是从我脚下的这片土地开始建设。当年东渡港区第一期工程的两个泊位刚刚投产,那一年的集装箱吞吐量是3292标箱。这个当时看似庞大的数字,如今3小时内便能装卸完成。2021年,厦门港突破了1200万标箱的历史新纪录,从3000多到1200万,从2个泊位到182个生产性泊位,不断翻倍的数字,是厦门港的变迁,也是厦门经济特区40年来不断发展的缩影。
厦门港的发展与厦门经济特区唇齿相依。从原始作业方式,到智能化远程操控装卸;从运营支线,到拥有164条航线的国际集装箱枢纽港……这个曾经的地方小港,已蜕变为集装箱吞吐量排名世界第十四的东方强港。
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有限公司海天分公司副总经理 洪海颖:我们现在有了智慧闸口,智能装卸平台,一些生产操作系统的无人化,到现在智能化港口的建设和实现,从根本上已经把整个码头的作业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厦门港正向绿色 智慧港口的发展方向在不断前进中。
厦门港的蜕变带动了厦门经济特区的腾飞,也带动了城市转型升级。40年来,厦门经济总量年均增长15%,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62倍,财政总收入增长692倍,城市建成区扩大18倍以上。
记者 刘晓俊:40年来,厦门经济发展高素质、城市形象高颜值、城市治理现代化、城市能级国际化……40年里,厦门的故事太多,变化太大。我们去听听代表委员们对特区40年发展有怎样的评价。
市政协委员 吕鑫:当时基本上是接近渔村的状态,现在方方面面的发展,已经变成一个现代化的港口海岛城市。
市人大代表 陈昱:跨岛建设速度推进了很多,更多市民愿意到岛外居住生活,整体配套措施提升起来了。
市人大代表 熊姗姗:医疗方面是有一个突飞猛进的发展,现在各个区都有自己的社区医院、妇幼保健院、三级综合医院,都比以前要多要好。
市政协委员 李莉:厦门的城市更加美丽,更加现代化,企业在这块土壤上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机会空间。
如今,走过40年光辉历程的厦门经济特区,再次迎来新的历史起点。在代表委员们看来,厦门不仅要“小而美”,也要“大而强”。40年再出发,这座人口平均年龄只有36.8岁的年轻城市,有魅力,更有吸引力。
市政协委员 蔡文伟:要把有创新性,有生命力的企业引进一些,可以大力带动整个地方GDP的成长。
市人大代表 黄素玉:厦门应该按照海洋城市、国际化方面去发展,把优势特色的产业进行整合壮大做强。
市人大代表 王良睦:要把厦门国际枢纽的地位打造好,把临空经济区,把厦门打造成国际客货的枢纽。
市政协委员 傅如荣:厦门40年来改革开放,以港立市,科技创新,这些都是历史的成功经验,未来我们还是继续要坚持这些道路往前走,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