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非遗传承人携手进校园 教唱“音乐活化石”南音

两岸新新闻 2022-01-02 22:06:48

2022-01-02 22:06:48

南音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内容之一,被称为“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作为闽台特色地方音乐,南音在两岸都有很好的民间基础。近年来,为传承推广南音,大陆积极推动南音进课堂,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从教到传的系统。今天的《两岸连连看》,我们带您走进校园,听听童声演绎的南音雅调。

手指在琵琶上流转拨弦,词曲清雅的南音,为校园增添了一份古典之美。在厦门市翔安区第六实验小学,来自两岸的南音项目非遗传承人携手,为20余名来自不同年级的学生带来一场沉浸式教学。大陆“双减”政策实施以来,一些学校将非遗项目引入“课后延时服务”,充实学生们的课外生活。

南音项目福建省级非遗传承人 台胞 林素梅:把诗词用南音传统的曲牌曲调配上音乐,用我们的诗词南音进入校园来教孩子们,教学的效率也比较高,学生比较容易接受。

来自台湾的林素梅2021年2月获得南音项目福建省级非遗传承人,她的搭档是厦门市南乐团唱队原队长、南音项目区级非遗传承人欧丽华。两人一起指导孩子们弹唱《梅花操》、《风打梨》等南音经典曲目。

南音项目福建省级非遗传承人 台胞 林素梅:厦门是保留很传统很古老的唱腔,台湾因为接触的面比较广,它会有一些创新的。在两岸传承(人)合作的教学之下,小朋友接触的南音内容,会更多、更广、更全面。

南音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其以大量的曲目、古老的乐器和自成体系的记谱方法,延续着中国传统音乐的血脉。据介绍, 厦门翔安第六实验小学所在的欧厝社区传唱南音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从2018年开始,社区与南音项目的非遗传承人一同启动“南音泥土计划”, 在青少年中发掘南音好苗子。

学生 王佩茹:慢慢接触,慢慢了解之后,对南音就有了更多的喜欢,发现这个竟然这么有趣。

接下来,林素梅和欧丽华还计划与学校的常态化教学相结合,每周开展南音的系统教学。厦门市南音乐团的非遗传承人也将纷纷亮相校园,共同打造集鉴赏、培育、表演于一体的“南音课后大舞台”。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