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养老是刚需 “60后”有意识提早规划
中国城市养老服务需求报告发布:关注养老的平均年龄为39.7岁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速,养老问题备受关注。“如何养老?怎样养老?”是值得大家深思和探讨的一个现实话题。23日,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等单位联合发布了《中国城市养老服务需求报告(2021)》,报告对我国30到85岁城市居民养老服务需求进行大数据画像。调查指出,未来人均养老消费预期超百万元,九成“80后”已有自己的养老规划,超八成城里人选择在城市中心区域养老。
随着中国老龄化进程加速,养老负担也进一步加剧,老年人口抚养比已进一步提升,子女面临巨大老龄社会压力。调查显示,30至49岁群体,父母平均年龄为66岁,已存在健康隐忧,且自身亚健康情况严重,40岁开始面临健康状态拐点,普遍关注健康管理。与此同时,50岁及以上群体的巨大养老消费潜力开始呈现。调查表示,“60后”即将步入老年,老人的平均教育水平显著提升,老人自我健康测评良好,健康意识较强。
《报告》显示,从年龄来看,50-59岁群体中,48%的人已经开始养老规划并付诸行动,40-49岁群体中,有养老规划和行动的占比为44%,30-39岁群体中,有养老行动的占比为39%。从收入来看,超过半数高收入人群对自己的养老有规划且已有行动;普通收入人群对自己养老有规划且已有行动占比较少,仅为34%。从性别来看,女性相比男性无论在养老规划上还是养老行动上都更看重。
调查指出,未来人均养老消费预期超百万元,家庭愿意为老人养老花钱,养老服务市场机遇较大。尤其未来5至10年,养老问题将会更加突出,养老服务市场机遇较大。
另外,从城市居民养老意愿看,未来养老服务模式或需优化。居家养老是基础且目前占据主要地位,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的需求比例将逐渐提升。其中,过半数受访者愿意选择在家养老,希望由家人照顾,或希望将家里按照养老院的标准配置进行适老化改造,同时由专业机构提供上门服务。随着各地社区治理与建设日益完善,部分居民也愿意选择社区养老。值得注意的是,越来越多居民愿意选择机构养老。调查显示,从代际差异看,“70后和80后”等年轻人群对机构养老接受度更高,未来机构养老需求必将大幅增加。
年龄越大,越想住得近。调研数据显示,超八成城市居民愿意选择城市中心区域也就是所谓的城心养老。受访者选择“理想的养老机构”时,主要考虑因素包括机构位置、周边环境、交通情况以及是否有配套医院。83.1%的受访者中愿意为自己或家人选择城心养老,其中,23.8%的受访者非常愿意,59.3%的受访者比较愿意,仅有2.4%的受访者表示不愿意或非常不愿意选择城心养老。因此,城心养老是未来养老的新趋势,因为其生活便利,靠近三甲医院。在受访者看来,认为“城心养老”的优势包括“离市中心近,生活便利,交通便利”、“方便子女/亲人探望”、“熟悉的生活圈/社交圈”、“临近三甲医院”、“离家近”等。
【新闻观察:养老是刚需 “60后”有意识提早规划】
每个人都会老,从这份报告中能看出我国养老服务需求有什么新趋势吗?
这份报告整体上并不让人意外,就是再次告诉我们养老是刚需,这背后原因也不难想象,因为60后正在成为老年人的主体,他们的整体经济实力、教育水平、健康状况都摆在那里,他们的子女很多就是80后,独生子女,他们也不愿意给子女添麻烦,也有实力为自己提早规划。反过来说,80后90后独生子女一代,他没有兄弟姐妹一起分担,他们也更早考虑自己的养老计划,像我身边很多朋友很早就开始买养老保险。
我们也可以算一笔账,现在有2亿老人,按照报告里说的,人均养老消费预期超百万元,这个市场之大可以想象。但是现在还有一些年轻人去相亲,羞于谈自己是养老护理员,所以说我们的观念也需要更新,一方面养老服务早就不只是吃喝拉撒了,60后再去养老也不会满足于“不只是被照顾”,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精神需求,也需要有专业的养老规划师为其定制个性化养老方案。我们有没有更多的人才能进来,给老年人做一做专业规划。
现在的养老服务还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很多人喜欢居家养老,家里就要适老化改造,我们的适老化改造似乎还停留在浴室防滑加一根扶手的阶段,智能化改造如何跟上?“长辈模式”怎么开启?远程监测怎么实现?这里面其实有很多的服务可以做。
再一个,很多老人都是生病了,行动不便了,才开始考虑找养老院,其实完全可以提早规划。你比如老年人需要什么样的养老护理,这个是需要老年人能力评估师来认定的,这也是去年国家认定的新职业,基本上你要住养老机构才会遇到,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是不是也可以去评估一下,再不行社区能不能配备?社区现在基本都有社区助老员,可以上门做康复护理,帮助进餐洗澡,老人们都了解吗?如果偶尔需要帮助,会知道打12349电话求助吗?既然现在养老服务的需求主要还是集中在居家养老上,我们是不是可以多打造一些居家养老社区,先通过老年人能力评估摸底,再从房屋设计和公共空间规划以及医护能力配备上综合考虑,有针对性地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