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特区同行——庆祝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四十周年】海沧篇(一):从昔日小渔村到国际一流海湾城区
今天的《与特区同行》我们走进海沧区。40年来,厦门经济特区从2.5平方公里拓展到全岛、全市,海沧也从设立台商投资区开始,逐渐迈开发展大步伐。这些年,海沧持续赋能实体经济,城区面貌焕然一新,海纳百川的海沧正成为展现厦门城市风貌的“新门户”,也让居住在这里的居民幸福指数逐年提高。
1990年09月01日《厦视新闻》:今天上午,海沧台商投资区公路开工典礼隆重举行,这条由海沧至新垵的公路,将成为通往海沧台商投资区的一条主要通道。
1989年5月,国务院批准海沧设立台商投资区。第二年,海新路的开工爆破,可以说是打响了海沧台商投资区开发建设的第一炮。
今年76岁的季守成,是原海沧管委会办公室主任。在他的印象中,尽管海沧台商投资区设立初期条件艰苦,甚至要借用派出所的场地办公,但大家敢闯敢拼的精神,让投资区从起步阶段开始就一路高歌猛进,在一张白纸上书写越来越多的宏伟蓝图。
原海沧管委会办公室主任 季守成:1993年海沧其实(是)农村的,开发那时候主要是新的工业区,新的港区,新的市区,其中港区(当时)商业码头一个都没有第一个码头,就是现在海沧的国际货物码头,三家公司来出资,把码头毛坯,就是光板码头建成了以后,再来对外招商人人都是招商主力军,这一种作风延续到现在,人人都是招商的主人。
从那时候起,海沧大开发、大建设的脚步便一直没有停下。到2001年底,海沧台商投资区已经开发土地30多平方公里,建成嵩屿电厂一期两台机组装机、港口泊位4个。基础条件的提升吸引了173家外商投资企业相继在这里落户,进一步带动了当地劳动力就业,新工业区、新港区、新城区就此形成。
2003年8月5日《厦视新闻》:今天上午,海沧区人大、区政府和区政协正式挂牌,这标志海沧的建设和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新的行政区划,为海沧带来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林秋红是土生土长的海沧人,原先在岛内开餐饮店,看到海沧这些年的飞速发展,她决定把事业迁回海沧,在家乡继续掘金之旅。
海沧区餐饮业者 林秋红:海沧交通基础设施变好了以后,人口多了,经贸活动也多了,商业也跟着发展起来,像我们做餐饮的就是人流客流在哪里,烟火气就到哪里,所以我选了海沧人口密集区和工业区,开了两家店,随着特区建设的步伐一起开拓事业。
两湾两城倚两山,半城湖海半城绿。浸润在经济特区开发建设的东风里,海沧作为跨岛发展的排头兵、桥头堡,一路追风逐浪、勇立潮头,从一个偏居一隅的闽南小渔村,蜕变成为一座高素质高颜值的国际一流海湾城区。40年来,海沧持续赋能实体经济,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材料三大新兴产业齐头并进,在经济现代化发展超越上勇当排头兵。40年间,海沧的城区面貌也焕然一新,最美滨海半马赛道、带状公园……正让海沧成为厦门西大门最靓丽的风景线。
海沧区居民 陈亚泡:我们是土生土长的老海沧人,三十几年前要去厦门岛内时候,要坐那种帆船,没风的时候要靠摇橹所以说现在大变化了。
海沧区居民 王君华:现在整个海沧都非常漂亮,而且各方面规划的,无论教育、医疗各方面配套都还蛮不错,感觉还是蛮合我们心意的。
海沧区居民 张德才:海沧环境特别优美,每天早晚可以到海边去散散步,我感觉到在海沧居住很快乐,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