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卖甘蔗老人被围抢:是偶发事件,还是管理痼疾?
近日,南通市海门区三星镇市容公司人员粗暴对待卖甘蔗老人、围抢甘蔗事件引发舆论一致声讨。黑衣人群起围堵,老人孤立无援,如此情景令人触目惊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不管是谁,出于什么理由,但凡有点同情之心,都知道不能如此蛮横对待一名沿街讨生活的老者。
12月6日,江苏南通。一段多名身着市容制服的工作人员粗暴对待卖甘蔗商贩视频,引发关注。
据当地12月7日通报,纪检部门已介入调查,对有关人员启动问责程序,地方政府工作人员已登门向老人致歉。与其事后追责道歉,何妨事前三思而后行?发展的目的是为了增进民生福祉、提高居民的幸福感,粗暴对待老人背离了党和政府的职责与宗旨,也败坏了地方发展的良好形象。俗话说,吃的是米认的是理,老百姓是讲道理的。有关人员在工作中多一份讲理的细致和耐心,就能少一分小事拖大、大事拖炸的风险。
舆论是有记忆的,问责整改不能走过场。两个多月前,同样在南通,一名城管协管员将一名摆摊老人从车尾部拎起摔在地上。如果说之前的事情是偶发,为何类似的事情再次上演?如果说上次已经进行深刻的问责整改,这次问题为何依然出现在市容管理领域?如果这次的警示教育依然不广不深不细不实,能否确保此类事件不再发生?亡羊补牢不能仅限于道歉和追责,还须认真对待、及时处置相关领域可能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执法之权岂能外包?!这次事件中,围堵老人的黑衣人员来自第三方市容公司,暴露出当地在城市治理中存在的严重问题。本来是政府购买服务,对市容服务事项进行外包,有关部门却疏于管理造成了市容管理执法的“外包”。市场化的服务外包曾被当地视为弥补政府服务能力不足的好做法。但是,要把好经念好容不得丝毫马虎。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必须明确服务、管理和执法的界限,督促有资格、有义务的人员尽责履职,加强对服务外包相关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否则,“一包了之”就会让购买服务难以造福于民甚至为害于民。
要把好事办好,必须站稳人民为中心的立场。此次事件发生地纺织工业十分活跃,地方政府正在持续深化环境综合整治,以解决群众身边环境突出问题,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这本来是一件大好事,却因为整治过程中的粗暴执法和无序管理,让好事蒙尘、群众伤心,一定程度上是部分相关方没能在具体工作中设身处地充分为群众着想,没有严格把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作为评判工作成效的标准。这条准则绝不能挂在墙上、说在嘴上,而必须要体现在行动上。肩负经济社会发展职责的部门及其工作者,必须时刻紧绷为民服务这根弦。民生有温度,执法有尺度,发展才能兼具温度与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