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特区同行——庆祝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四十周年】厦航:从“艰难起飞”到“通达五洲” 为特区建设插上翅膀

特区新闻广场 2021-12-05 19:54:23

2021-12-05 19:54:23

今天的《与特区同行》,我们走进厦门航空有限公司。1984年7月,为适应中国民航体制改革和厦门经济特区建设需要,厦门航空应运而生。作为国内首家按市场化运作的航空公司,从“艰难起飞”到“通达五洲”,厦航为厦门经济特区的改革开放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也成为中国民航业保持盈利最长的航空公司。

厦门航空有限公司空中乘务部副总经理 张玉晶:我记得刚进入厦航的时候,在员工岗前的培训课程上,老师有跟我们讲过,厦航第一个办公地点是一个平房,这个其实就在高崎机场的一个侧边,现在已经不在了,也能看出厦航初创时期的困难。

厦航的创办是从零开始的,全部的“家底”只有借来的5千块钱。公司开业时选最便宜的饭店租了两间房,后来迁移到照片里这间不到200平方米的军队旧营房,就算是“改善”了办公条件。没有飞行员,就从空军引进;没有飞机,就大胆利用外资,“借翅起飞”。

厦门航空有限公司空中乘务部副总经理 张玉晶:时任厦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的习近平与厦航创业者们一起出点子、想办法,创造性地提出了“借翅起飞”的创业构想,我们得到了民航部门的支持,由金融机构担保,向美国波音公司租赁了两架波音737飞机,逐渐突破了初创时期一穷二白的艰难困境。

边组建、边培训,边经营、边发展,蹒跚起步的厦航靠着自己的力量“飞起来”了。

1986年11月,厦航最初的两架飞机,由自己的机长执飞,从厦门升空。自此,厦航正式走上独立运营的道路。1987年,厦航扭转前3年经营亏损局面,实现首次盈利317万元,也就是从这一年起,厦航成为中国民航唯一连续保持34年盈利的航空公司。这样的成绩,离不开厦航大胆探索的人才培养模式。从国内大学本科毕业生中招收飞行员,花重金送往国外接受飞行训练,这种被称为“大改驾”的飞行员培养模式,后来被全民航广泛采用。

伴随着厦门经济特区翻天覆地的变化,厦航也不断成长壮大。2005年,厦航启动两岸包机直航业务,当年1月29号,厦门航空MF881航班从广州起飞,抵达台北。这是海峡两岸在分隔56年后,大陆民航班机首次飞往台湾的“破冰之航”。

厦门航空有限公司空中乘务部副总经理 张玉晶:两岸直航后,我们不断推动两岸包机服务,2008年,厦航台湾办事处正式成立,我们成为了第一家在台湾设立办事处的大陆航空公司。2017年,我们引进了首批60名台籍乘务员

经济特区的改革开放给了厦航先行先试的历史机遇,也让厦航在一次次“高飞”中,编织起特区通联世界的“空中桥梁”。截至目前,厦航已开通国内外航线近400条,“厦航式服务”的金字招牌让企业连续八年被中国旅客评为“最佳航空公司”;2016年3月,厦航荣获第二届中国质量奖,成为中国服务业首家获此殊荣的企业。

厦门航空有限公司飞行总队机长 谭啸:每一次起飞和着陆,我心中都抱着开心和喜悦的心情,能够把千千万万的旅客迎来我们的家园,也同时把他们送回到他们想要去的任何一个目的地。

厦门航空有限公司地面服务保障部贵宾服务处贵宾领班 龙晓文:厦航是厦门一张靓丽的名片,我感到很骄傲,我将继续践行帮助更多的人行走天下的使命,为厦门打造海丝核心区国际航空枢纽作出自己的贡献。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