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红树林筑起绿色海岸防线 绘就人海和谐画卷

两岸新新闻 2021-11-28 22:50:06

2021-11-28 22:50:06

  本周,2021厦门国际海洋周圆满落幕,蓝色发展再次成为话题。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关爱海洋、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也是全人类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海洋环境污染防治方面,海峡两岸其实都有一些实践和探索,下面一起去看一看。

  漫步海边,轻拂湿润的海风,听白浪轻拍滩岸,赏白鹭信步闲庭,这是厦门人最惬意的休闲方式。在下潭尾滨海湿地公园,郁郁葱葱的红树林连绵成片,在淡水海水交汇之处形成了独有的潮间带生态系统,鱼贝虾蟹等物种十分丰富,不仅成为游客们争相打卡的热门景点,也传递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理念。

  厦门游客:厦门作为滨海旅游城市,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也是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

  红树林被誉为“海岸卫士”,是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之一,在净化海水,保护海洋生物方面,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厦门市海洋发展局重大重点项目办副主任 余炎烽:我们陆地上叫绿碳,我们海洋上叫蓝碳,蓝碳其实在这一块的研究,我们的厦门更有权威性。所谓蓝碳其实就是红树林,还有沼泽,还有湿地,还有海藻,这些在海里起到固碳(作用)。

  目前,下潭尾湿地公园二期不仅被纳入国家蓝色海湾整治项目,也成为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碳中和林的示范基地。公园种植的85公顷红树林,将用20年时间将会晤碳排放全部吸收,实现“零碳排放”目标,这在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史上尚属首次。

  波光粼粼的海面,若隐若现着几处小岛屿。一大早,就有工作人员在距离海面不远处的观测台上,用望远镜仔细观察这片海域,他在寻找可能出现的“水上大熊猫”中华白海豚的身影。这里是位于厦门环岛路椰风寨海洋科普乐园内的厦门中华白海豚陆基观测点。

  厦门椰风寨海洋科普乐园工作人员 薛颖嵩:我们会记录当天观测到的天气情况,以及周边一个退涨潮的情况,以及我们周边整个环境的记录,比如有没有一些大型渔船。

  中华白海豚的出现反映了海域的健康程度。近两年,厦门海域年均观测到超过100批次的白海豚,且数据显示白海豚的出生率有所提升。

  为了让椰风寨观测点所处的海域适合白海豚栖息,工作人员们会定期配合海防部门加强巡护,同时紧盯日常保护工作。

  厦门椰风寨海洋科普乐园工作人员 薛颖嵩:特别是夏季的时候,会有人员去赶海,我们会跟他们一起下去,维护这片(海域)的环境。不要让市民过多地去网捕或者是捕捞,去挖那些花蛤类,它们(中华白海豚)的一些食物。

  此外,馆内还安装了一个模拟原生态潮间带的海水养殖缸,工作人员们会将巡护时发现的受伤海洋小生物,放置缸内悉心养护。等到它们恢复健康后,再放回大海。而前来参观的人们也可以通过这个养殖缸,认识到保护海洋生态的重要性。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