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个中国记者节:同心抗疫 我们在一线

特区新闻广场 2021-11-08 21:38:39

2021-11-08 21:38:39

今天是第22个中国记者节,是我们新闻人自己的节日。今天我们也把镜头转向自己,给您说说我们的故事。我市9月份这轮疫情发生后,我们厦门广电集团派出了一支全媒体小分队,下沉到疫情最严重的同安区驻点采访,今天借着记者节这个契机,我们就跟着记者的镜头,去当时的同安区看看新闻报道背后的故事。同时我们也想通过这样的小短片,让您了解一下,这座城市中的这么一群记者。

同心抗疫 我们在一线

9月21日中秋节,厦门的疫情持续发展,我们临时接到任务,这一天要前往疫情最严重的同安区,深入一线采访报道。

记者 熊伟:行李昨天晚上已经收拾好了。

这次我们有电视、广播、新媒体还有纪录片等团队一起前往同安。

这一车都是我们的物资、口罩、防护服等等,我们秉持的原则就是自己带物资,不去给当地添麻烦,增负担。

由于防疫要求,这次进入同安后,我们就暂时不能离开同安了,换句话说我也不知道要在同安工作、生活多久。

我们到同安,我们的驻地了,这是我们要住的地方,我们应该就是要睡在这个食堂里面,这是我们的折叠床、还有枕头,被褥都准备好了。

由于集中隔离等原因,同安的住宿资源很紧张,我们在同安能有地方安顿已经很不错了。到达驻地,稍作休整,我们就直接前往一线开启了直播。

记者 熊伟:待会儿专业的消毒人员,将会从这里进入,对厂房内部和外部进行全方位的消毒。

记者 黄子铭:我们现在要前往新民镇,新店社区。

记者 苗鑫:今天我们就带领大家走进位于同安区的厦门市第三医院。

记者 熊伟:现在是晚上快9点,今天晚上同安区要对18个封控区展开集中消毒,现在我们就来到了集结点上。

每天你都可以通过手机看到我们带来的网络直播,你也可以通过电视、广播了解到同安的最新消息,我们奔波在同安的各个角落。工作上像打了鸡血,但生活上还有点不适应。

在食堂洗衣服是什么感觉?没这样洗过。

渐渐的,我们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在付出着,虽然有时候也会有点措手不及。

等它松的差不多,我就下菜进去,然后把蛋下进去,但是我还没打蛋。(蛋炒饭,你米饭都下锅了,你没有打蛋。)谁来打一下。

时间一天一天过,我们一起工作,一起生活,更像一家人了。

这是干贝萝卜汤,喝上热汤跟我们吃快餐相比(回家的感觉)。

林育龙你在干嘛!他活可能干得不多,需要锻炼一下,快去吃饭(关掉)。

随着疫情逐渐好转,10月7日晚同安区道路解封。

记者 熊伟:在待会儿9点钟的时候,这个查验点就将被撤除,所有车辆都可以从这一块离开同安。

记者 肖鑫:不远处就是同集中路与海翔大道的交叉路口,大家也希望在21点,暂时离开同安去厦门的其它区域走一走。

可以离开同安了,我们也完成了这次驻点报道任务,这一行整整18天,我们做了30场大小屏直播连线,采编新闻报道、短视频产品等超过250条。

我们把这里清扫得很干净(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要走啦!(走)

坚守信念 我们与城市同行

同安抗疫报道小分队的故事讲完了,但我和同事们的故事依旧在继续,不仅仅是在同安,每天我们都奔波在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记录着城市的点滴变化,我们和厦门一起面对风雨,也一起共享繁华。

记者 张家齐:我去过一些火灾现场,去过一些车祸现场,通过现场的呈现,也给这座城市里的每一个人一点警醒、警示!

记者 庄心颖:我们既是厦门的市民,同时我们也是记录者,让观众也能了解这个城市正在发生的事情。

记者 肖鑫:作为这座城市的一员,我们也会为这座城市的荣耀而感到骄傲,但这个时候,作为记者,我觉得更多是一份责任,因为我们希望能够把这座城市的美好介绍给更多的人。

记者 黄丹妮:当这座城市的荣耀在的时候,我们与它同在,我们与它同欢呼!当这座城市面临困难的时候,我们依然与它同呼吸共命运。

在这座城市中,我们只是众多行业中的其中之一。我们和你一样,每天上班下班,过着平凡的日子,我们有过困惑,也遇到过质疑,不过,我们的内心早已有了答案。

记者 谢从冰:现在网络消息这么多,这么快,现在还会有谁安安静静坐下来看我们的新闻,这就是我内心的质疑,但我内心同时也有答案,我们依然要去相信新闻真实的力量,这个力量可以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

记者 胡兰兰:(为什么还要在坚持?)为什么不呢?有什么理由退缩呢?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