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候车亭艺术“变身” 城市文化氛围更浓

特区新闻广场 2021-10-31 21:55:04

2021-10-31 21:55:04

最近,在中山公园南门附近,出现了一座新的公交候车亭,和普通的公交候车亭不同,这处候车亭造型别致,更像是一座街头雕塑。它的出现引起了市民们的热议,这是一座什么样的候车亭呢?我们先去现场看一看。

身姿婀娜的女子手撑着西洋伞,在中山公园南门附近,这座造型独特,有着复古韵味的艺术雕塑,取代了公交站先前的候车亭,成为了新的“艺术候车亭”。不少来到车站候车的市民,对这个新变化都感到很新奇。

市民:做得太好了,大家走过去,哇,什么时候做得这么好,没有看过车站搞(这么好),(还有)这个伞。

市民:就跟别的公交车站是不一样的,比较美观,比较好,这种椅子供老人坐的,比较精致。

这座“艺术候车亭”的设计师闵一鸣介绍,这个候车亭是中山公园周边道路改造提升工程的一部分,他在设计中融入了厦门华侨文化元素,雕塑主体是一位穿着旗袍的女子,她手中撑着的西洋伞,与身旁的两把中国传统油纸伞相互呼应,象征着厦门中西交融的多元文化内涵。

设计师 闵一鸣:中山公园它是上世纪初设计和完工的,所以这边设计就是我们传统的女性,那边的是我们传统的油纸伞,这边的伞是洋伞,大家可以在这里可以感受,华侨出洋,从海外回来这么个情节。

而文园路北侧的“一中公交站”在近期同样也有了新变化。这里公交站候车亭由若干个紫色半圆组成,远远望去好像一片“云朵”飘浮在候车市民头顶,清新可爱。

设计师 闵一鸣:这边是东南方向,所以我们在这边设计有个概念,一个祥云的意思,而且是紫气东来的意思。

记者了解到,这两处艺术候车亭都是中山公园、厦门宾馆周边市政道路改造提升工程的配套项目,而像这样的“艺术候车亭”将会有8处,分布在文园路和虎园路周边。

厦门宾馆周边道路改造提升工程设计负责人 刘雨:等公交的时候至少会有5分钟到10分钟左右,人们在停留这里的时候,可以加深厦门这种小清新的印象。

【鼓励艺术介入公共领域 提升厦门城市品味】

这些“艺术候车亭”的诞生,让厦门街头“颜值”直线上升,不过,在我们的采访中,也有市民反映了他们的看法,担心这些“候车亭”会不会太过艺术化,“中看不中用”,厦门城市的规划建设,如何将美学艺术与实用功能相结合?我们继续来看报道。

市民:好看是好看,但是下雨天或者夏天的太阳都没地方躲,有时候等车等了很久。

市民:好像小一点,等车人那么多。

记者向设计团队了解到,对这些公交站点进行创意设计的时候,他们其实有充分考虑到候车亭的使用功能性。例如,在一中公交站,就考虑公交站所处路段较为狭窄,他们特意设计了高度适宜的“靠栏”,更方便市民候车休息。而在中山公园公交站也设有和雕塑合为一体的座椅及多功能扶手。

设计师 闵一鸣:我们这座椅比通常的公交站的座椅会更宽一些更长一些,还有一个新的这个功能,就是比较矮的那个栏杆,人很累的时候可以靠在那。

在城市的提升改造中,艺术性和功能性如何更好地结合,其实,“艺术候车亭”的并不是厦门的第一次尝试。相关专家告诉记者,厦门在这方面其实早有探索的案例,例如,厦门地铁站“闽南厝”风格的出入口设计,山海健康步道旋转式上升的“和熙楼”设计,都是将现代都市艺术与日常实用功能进行了有机融合。

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教授 王绍森:公交站除了从最早的功能适应,在今天我们城市要变得更艺术更有人性(化),怎么把他们的需求和专业的艺术结合起来,这是非常重要的。

专家表示,如果把城市比作一个大家庭,公交站、地铁站等公共设施,侧面反映着城市的艺术审美,所以在城区更新改造中,可以更多地鼓励艺术介入公共领域。

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教授 王绍森:比如说我们在海边的步道,老人很难找得到一个既有艺术又有适用的的椅子,通过艺术的空间设计,它是可以活化的。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