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考古之光照亮文明之源!考古工作者热议考古百年

人民网 2021-10-20 17:09:04

2021-10-20 17:09:04

“100年来,几代考古人筚路蓝缕、不懈努力,取得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展现了中华文明起源、发展脉络、灿烂成就和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为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代表党中央向全国考古工作者致以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

考古有哪些重要意义?对大众生活有哪些启示?如何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值此历史节点,人民网专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部主任、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教授贺云翱,回顾考古成就,展望未来方向。

百年成果丰硕 提升文化自信

1921年,河南三门峡市仰韶村遗址的挖掘,开启了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大幕。走过百年历程,殷墟、二里头、良渚、周口店、三星堆……一处处珍贵遗址的发现,让中华文明的灿烂画卷在世人面前徐徐展开。

“百年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考古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贺云翱表示,“考古学的成果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的史学系统,为博物馆数量的增长和质量的提高发挥了关键作用。同时,为文化遗产体系建构、文旅事业融合、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结合、国家软实力和国家文明形象建构发挥了重要作用。”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在王巍看来,丰富的考古资料回答了“我来自哪里”的重要问题。仰韶村遗址将距今7000年至5000年的史前文明展现在世人面前,周口店遗址提供了古人类生活在中国的罕见历史证据……这些源源不断的考古发现一起勾勒出中华大地上人类活动的历史脉络。

“考古发现的资料,还展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此外,我们还能看到中华大地至少在六七千年前就存在文化的交流与互动。比如龙的形象、‘以玉为贵为美’观念的出现等等,这些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基因。”王巍说。

王巍强调,如果没有考古学,就无法追根溯源。“中国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文明,在各个时代、各个方面对世界文明都作出了有力贡献。考古学的发展,可以说极大地提升了我们的文化自信。”

走入大众视野 丰富精神生活

从最初的一把小小洛阳铲,到现在三星堆遗址的玻璃“考古舱”,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充分助力考古发掘,同时更好完成文物保护工作。

在王巍看来,科技考古就像是给考古学家戴上了“望远镜”和“显微镜”,有利于更多地提取遗址信息,更好地还原历史场景。“这也是中国考古百年来的一个显著成就和亮点。因为考古是研究过去人们的生活,所以有关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各类技术都有不同的发挥空间,几乎所有自然科学的学科都能在考古中有用武之地。”

除了科技助力,考古也不再是曾经的冷门学科,而是自带流量、屡屡出圈。近年来,《国家宝藏》等综艺节目广受好评、三星堆考古直播频上热搜、考古盲盒等文创产品“圈粉”无数……这些创新形式,不仅让考古成功走入了大众视野,也激发了人们对考古的兴趣和热情。

“考古火起来、活起来,是一个可喜的局面。”王巍认为,中国考古研究的是我们祖先创造留下的文化遗产,其中很多都与现代生活息息相关,这是中国考古学最大的特点之一。让民众能够了解到每一个发明创造背后的辉煌文化,以及对世界的贡献,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贺云翱表示,让考古活起来并走入大众视野,大力推动公共考古发展是必要方式。公共考古就是要让普通大众对考古产生兴趣,让考古成果转化为公共文化产品,转化为社会知识,从而惠及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可以把公共考古纳入科普事业,与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结合起来,开展考古研学、考古夏令营、小小考古家等活动。还可以依托数字化等新兴技术,向公众生动展示考古知识。”贺云翱建议。

发扬优良传统 展现多彩文明

文化兴,国运兴。目前,中国正从考古大国向考古强国迈进。王巍介绍,近些年,中国考古“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引领下,我国已有30多支考古队前往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合作考古项目,考古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实现井喷式增长,“这对于提升我国考古学的国际影响力,增强各国之间文化交流都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如何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王巍认为,考古工作者应该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田野考古为基础,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做好遗址发掘、资料整理和研究展示,发扬严谨求实、艰苦奋斗、敬业奉献的优良传统,坚持为人民做考古的理念。同时保持国际视野,积极学习、借鉴其他国家考古的先进方法。

“考古工作者在发掘和研究工作中,首先要展现出‘源远流长的中国’,研究各类文化因素是何时、何地深深植入到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文化体系中去的。此外,还要展现出‘文化多样的中国’‘传承创新的中国’‘开放包容的中国’‘保护发展的中国’。”贺云翱说。

如今,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就读考古专业,考古人的队伍正在不断壮大,考古精神薪火相传。

“考古本身是一个充满趣味、值得期待、饱含希望的学科,每天都会有新发现。一个不经意间的发掘,就有可能改写我们对历史的认识。希望更多的年轻学子可以投身其中。”王巍说。

贺云翱表示,“考古学的遗迹、环境乃至真知灼见保存和书写在广阔的大地上,而不是收藏于斗室中。考古学的实证性材料隐藏在历史长河中,有时一个关键的材料需要多年等待才能出现,这些都需要考古工作者持之以恒地奔走于田野、求索于文献、交流于同道,数十年如一日。”

贺云翱期待,未来的考古工作者能够继续秉承知行合一、重在田野、持之以恒、甘于奉献的精神,做好中华文明的阐释者,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呈现绚丽多彩的中华文明。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