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评职称制度改革:发挥人才评价正向激励作用

人民日报 2021-10-15 07:37:49

2021-10-15 07:37:49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对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激励引导人才发展、调动人才创新创造积极性、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有重要意义。

前不久,人社部、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化实验技术人才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至此,27个职称系列的改革指导意见全部出台,我国职称系列改革任务总体完成。随着评价机制日趋完善、评价标准更加科学,这一涉及8000万专业技术人才切身利益的职称制度改革正在推动更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为高质量发展凝聚强大动力。

职称制度是专业技术人才评价和管理的基本制度,对党和政府团结凝聚专业技术人才,激励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有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强调要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让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这次职称制度改革,健全了制度体系,完善了评价标准,创新了评价机制,让更多专业技术人才享受到改革红利。

今天,职业形态已经大大丰富,职业评价体系也已经多元化,但职称依然是衡量学术技术水平和专业能力的主要标志。这次职称制度改革,将所有职称系列均设置到正高级,新增高级职称200万人,增设工程、经济、会计等11个系列的正高职称,惠及近3000万专业技术人员,将有效增加我国高层次人才供给。同时,改革还将发展态势好、从业规模大的新兴职业纳入职称评价范围,在相应职称系列中新增艺术创意设计、动漫游戏、运动防护师、快递工程等13个评审专业,各地增设特色评审专业113个。这些举措,扩大了职称评价人员范围,畅通了各类人才职称申报渠道,有助于进一步激发各类人才干事创业的热情。

职称职称,关键是要“与职相称”。纵观27个职称系列的改革指导意见,从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将师德表现作为首要条件,不以SCI、SSCI等论文相关指标作为前置条件和判断的直接依据;到对医护人员加强医德医风和从业行为评价,淡化论文要求;再到对研究人员强调论文质量,探索实行代表作制度……改革明确以品德、能力、业绩为评价导向,更加注重业绩成果和实际贡献,以实绩论英雄,避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唯奖项倾向。标准是人才评价的标尺。相关举措,将令职称评价标准回归岗位需求和实际贡献,也将让更多人才避免在专业外耗费精力,让人才专注本专业。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蔚起,国运方兴。40多年前,人民日报头版以醒目方式报道了“中国科学院提升陈景润为研究员”的消息,激励许多人向着科学高峰攀登,为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贡献自己的力量。奋进新征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不断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我们就一定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