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佳话:习近平的16个字和默克尔的16年

玉渊谭天 2021-09-13 12:53:12

2021-09-13 12:53:12

国家主席习近平9月10日晚同德国总理默克尔通电话。

这通电话,放在历史的维度看,意义非凡12次。

这样的交流频次,在中方和西方领导人的互动中,不多见16个字,说清了。

谭主对话前驻德大使史明德

这次通话,距离中德领导人上次线上沟通,不过两个月。习近平主席在通话中提到:

去年以来,我们保持频密高效交流,为中德、中欧关系发展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也体现出中德两国的高度互信。

频密,是量;高效,是质;引领的,是高度互信。

大国要有大国的样子。疫情等全球危机之下,中德两个大国,展现了责任和担当。

谭主梳理了自去年以来中德领导人的云端会面,共计10次。

春节打来的第一通电话,默克尔就表示德方愿向中方提供支持和协助。3月的第二通电话,中国说的词是铭记在心。。

今年6月的G7峰会用了一半的时间讨论中国。一个月后,中法德三国领导人云端聚首。美国,,正是来自双方领导人的战略引领。从2014年到2019年,习近平主席和默克尔总理,平均每年都至少见面一次。这次通话中,习近平主席也专门提到:

总理女士积极致力于推动德国和欧洲对华务实合作和友好交往,我对此高度赞赏。

担任德国总理16年,默克尔访华12次

这也让谭主想起了一个细节:

2012年,欧盟委员会曾对中国光伏产业发起反倾销调查。当时,欧盟市场占据中国光伏出口市场的60%

在中方与默克尔的共同努力下,一年后,中欧双方就光伏贸易争端达成价格承诺协议,这场被称为中欧贸易史上涉及金额最大的摩擦落幕的解决方案。

最近两次通话,习近平主席都提到同一个词:韧性希望同中方加强疫苗合作。

去年,最早一批获世卫组织批准紧急使用的新冠疫苗BNT162b2就是中德医药企业共同合作的成果。今年,中国的制药企业还接管了德国拜耳集团的一个生产工厂,专门用于生产新冠疫苗。

抗疫的强心剂,中德共同注入。

中德抗疫合作“之最”

不仅高速增长,而且相对平衡,有一个细节:中国对德国出口商品总值同比增加21.6%。

究其原因,正是习近平主席在通话中提到的一个关键词:。

用金玲的话来说,这种互补性体现在中国的市场潜力、劳动力优势与德国制造能力、技术优势互补。

现在,互补正在升级

不久前,20个德资项目刚刚落户苏州太仓高新区,其中就有中德的绿色低碳合作园区。太仓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郁颖珠告诉谭主:

“太仓高新区和德国企业已经合作了28年,接触的企业从最初的制造型,到现在越来越多的研发型、创新型。要知道德企本身技术过硬,投资选择非常严谨,但园区内80%以上的德国企业都继续加大了在中国的投资。”

不止于此。

德国南部城市康斯坦茨的主干道上有一座具有浓厚中国古典亭台特色的公交站台,叫“苏康亭”

而这些,都是中德能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

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合作共赢,优势互补4个词,16个关键字。总结过去,指导未来。

前驻德大使史明德告诉谭主:

“这16个字,指清了中德、中欧关系的根本原则和方向,同时,也是中国未来同德国和欧洲打交道所要遵循的原则和方针。”

大国合作。我愿同中方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努力,推动德中、欧中双方致力于通过对话弥合差异,妥善处理分歧。

这是对中德关系的信心,也是对大国关系的再定位。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朔告诉谭主:

德国之于欧洲,一直是稳定锚的角色。而中德的合作,一直是中欧合作的典范,也是中国与西方国家合作的典范。

务实合作,让中德贸易额占到中国与欧盟贸易额的36%。

俄罗斯战略文化基金会网站一组对比数字:6年前中欧班列每日仅有两趟列车前往欧洲,而今年上半年,中欧班列累计开行7377列。,这根丝线将德国与50座中国城市相连,穿过亚欧23个国家的168座城市。

一条经济大动脉,正在联通中德,牵动中欧。这种互利合作,让中国在去年首次超越美国,成为欧洲最大的贸易伙伴。

这词,听起来是不是很熟悉,没错,如果细数欧洲的杂音会发现,背后都有美国的影子。

美国把中国定为“战略竞争对手”,欧洲接着就把中国定为“制度性竞争对手”。美国拿人权说事,干涉中国内政,欧盟一些议员也跟着吆喝,紧接着,欧盟实施了近30年来首次在通话中,默克尔总理通报希同中方在联合国等多边框架下加强沟通协调。

这句话,意有所指。

王朔告诉谭主:

默克尔提及联合国等多边框架,表达的正是对美国单边主义行动和只顾及自身利益的不满。

了所谓“美国回来了”的幻想。连《纽约时报》都在嘲讽:

阿富汗的一地鸡毛让许多欧洲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相信,他们不能依靠美国来照顾他们的安全利益——无论白宫由谁主导。

其实,早在4月份与默克尔总理的通话中,习近平主席就提到过:

希望欧盟独立作出正确判断,真正实现战略自主。

自我标榜为西方旗帜的美国,并不会考虑欧洲人的利益。最近,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访问德国重要目的之一是无论是叙利亚、伊拉克、伊朗、利比亚问题,还是中东北非巨变,每一场危机的决定者都不是欧洲,这些地方又全是在欧洲家门口,于是,不免成为受害者。现实在不断地告诉欧洲,如果紧跟美国,你每次都是棋盘上的棋子(be played),而不是棋手(player)。

不论美欧走近走远,一个既定的事实是,中欧没有根本利害冲突。美国想再把对华关系的套路移植到中欧身上,已经行不通了。”

去年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上,主题还是“西方缺失”的原则,又何尝不是对美国的一种提醒:作为大国,要在多边主义的框架下真正承担责任。

说起大国,谭主最近在看刚刚出版发行的《习近平外交思想学习纲要》,书中有一节论述的就是大国关系,其中有句话,耐人寻味。

大国肩上都承担着特殊责任。

从这个角度看,中德领导人这通继往开来的电话,值得一些国家再细细品味。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