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补课,孩子也有美好的未来
众筹私教、地下黑班、教师变身“高端家政”、“挂羊头卖狗肉”违规提供校外培训服务、使用暗语进行招生……最近,各地积极治理校外培训乱象,成效显著,但多家媒体关注到,一些地方出现了课外培训“新变种”,少部分家长、教师和培训机构与监管部门打起游击战。
“双减”政策遏制了校外培训机构的无序发展,断了它们无底线圈钱的财路,本是给深受其害的学生家长出了一口恶气,缘何有人会选择“反戈”,与违规机构沆瀣一气呢?
“如果别人在补,我们自己减了负,不就被拉下了吗?孩子的未来可不敢赌。”家长们被培训机构制造的焦虑洗脑多年,一时间不敢“踩刹车”,这股惯性让家长们对培训机构“欲罢不能”。
有人不减,有人真减,如果让真减的吃了亏,那么“双减”工作的成效就将大打折扣。如何不让患有“补课精神依赖症”的家长带节奏,还要能切实让教育回归本质、不断促进教育公平。
问题看似出在校外,实则与校内“唯分数”教育短视行为和价值取向息息相关。如果依然存在中小学变相的点招、选拔、分流,那么被资本裹挟的校外机构早晚会卷土重来。校外机构对学校教育的疯狂挤压、制造的成倍增长的社会焦虑,这些曾经的噩梦依然还会延续。
让学生在校内吃饱、吃好,学生学有余力可以“加餐”,跟不上也能帮一把、等一等,如此这样,校外的无序机构才能真正没市场,他们制造的焦虑才能彻底从我们的生活中抹去。
至于那些在惯性作用下,停不下来的学生、家长,我们也应给予理解和帮扶。优质的校内教育内容和水平,不断优化的考核考评机制,这些即将到来的教育变革,越来越与培训机构那些“刷题”“提前学”“拔高学”“内部预测”等套路背道而驰。补了没效果,还浪费时间、浪费金钱;而那些不补课而是在学校里快乐学习的孩子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和提高,那我想这场“游击战”就没有打下去的必要了。
带头不补,并不是拿孩子的未来当赌注,这个改变,有政策给家长勇气,不需要犹犹豫豫、瞻前顾后。风气就是这样,有人做了,就有人会跟上,有人得到益处,大家就会追随实行。焦虑是这样,不焦虑也是这样。但这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一个个成功的案例诸如持续向好的力量,真正让家长们缓解焦虑是个大工程,一剂药不顶事,得通力协作、多管齐下。
对于那些依旧还在绞尽脑汁地变相进行违规学科补课的机构和个人,各地教育部门及相关执法部门也应加大力度进行排查和处罚,搬走“双减”政策落实的绊脚石。
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不应该停留在政府政策,更应该是每个家庭共同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