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维护海洋渔业资源:350多万尾黄鳍鲷放流大海
今天(27日)上午,市海洋与渔业研究所组织了一场增殖放流活动,350多万尾黄鳍鲷,被投放在公务码头附近海域。
上午10点,在公务码头,工作人员正在清点刚刚运到码头的黄鳍鲷鱼苗。随后,350多万尾平均长度在5厘米以上的黄鳍鲷鱼苗,被放流到公务码头附近的海域。
工作人员介绍,本次增殖放流是今年第二次放流黄鳍鲷,投放的黄鳍鲷也属于厦门海域的本地物种。
市海洋与渔业研究所所长 陈国斌:黄鳍鲷是我们厦门海域非常重要的经济品种,海捕鱼里面很多都是黄鳍鲷,在公务码头附近是它的栖息地。
工作人员介绍,去年开始,市海洋与渔业研究所委托集美大学水产学院,展开黄鳍鲷增殖放流效果评估。在今天放流现场,评估人员当场对放流的鱼苗进行了采样。评估人员表示,今天采样的鱼苗将与日后捕捞回来的黄鳍鲷做对比,从而评估这批黄鳍鲷的存活率和生长情况。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副教授 黄良敏:我们评估,一个是它的存活率,就是放下去以后存活多少,还有一个就是评估海里面黄鳍鲷的资源量,资源情况怎么样,就可以跟历史有个对比,目前来说,我们已经做好往海里面放的过程,接下来还要进行回捕,然后再进一步评估。
评估人员表示,完整的评估周期将持续三到五年,目前已经进行到第二年。就目前来看,厦门海域增殖放流黄鳍鲷的效果已经获得不少渔民好评。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副教授 黄良敏:目前渔民调访的资料结果已经出来了,渔民普遍欢迎厦门市政府的增殖放流,特别是黄鳍鲷放流,渔民非常认可,也希望政府坚持放流。
据了解,接下来市海洋与渔业研究所还将增殖放流虾苗、大黄鱼等品种,进一步丰富海洋渔业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