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纪行(十六):台籍教师马彦彬 心中讲台脚下沃野

两岸新新闻 2021-07-25 22:13:10

2021-07-25 22:13:10

2021年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的获得者中,有一位台胞,名叫马彦彬,他不仅是一名在福建任教的台籍教师,还是一名乡村规划师,在教书育人之余,他还投身乡创乡建,感受大陆乡村振兴活力,一起来看马彦彬的故事。

来自台湾台中的马彦彬,曾任台湾逢甲大学校长特别助理、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等职务,2017年受阳光学院邀请来福建任教。几年来,他陆续承担了学院的课程设计、师资培育等,并主持成立了两岸融合发展研究院。

阳光学院无微不至的关怀,加上师生关系的和谐融洽,让马彦彬充分感受到"两岸一家亲"的温暖。

阳光学院台籍教授 阳光学院两岸融合发展研究院院长 马彦彬:我从来的第一天开始到现在,每天都感受像家人一样的关怀跟照顾,我教书二十多年的经验里面,我在大学校园第一次有学生主动问我,老师下雨了,能不能让我帮你撑个伞?我也实实在在拿到了政策所承诺的补助,也让我在补助的情况之下,在这里过上更好的生活,更愿意在这里长期耕耘。

这两年,大陆如火如荼的美丽乡村建设大潮,让马彦彬看到了学以致用的新空间,也点燃了他心中的"田园梦"。自去年开始,马彦彬邀请大陆高校的台籍教师和台湾设计师组成乡建规划团队,进驻永泰县同安镇,参与尾林村、西安村和岚口村的美丽乡村建设。而这些活生生的案例,也成为了他课堂上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法宝"。

台籍教师 马彦彬:过去我经常面对学生的质疑,老师你有没有过实际创新创业的经验,成功的经验,能够证明这些知识这些模式是有用的,是可行的。我在乡村里面实际上参与建设的这些过程,成为我在课堂上面最好的教材。

现在只要一有时间,马彦彬就往村里跑。尾林村,是福州市永泰县同安镇最尾端的一个行政村,村里交通不便和基础设施薄弱。马彦彬于是有针对性地帮他们设计出了立足农业,引入夜钓、观星等体验项目,发展低碳"慢活旅游"的发展路子,短短一年时间,村庄的面貌就发生了显著变化。

尾林村村民 林文钱:设计好,做这么好了,自己就很开心。

阳光学院台籍教授 阳光学院两岸融合发展研究院院长 马彦彬:这是一份神圣的承诺,美丽乡村建设的合同只有一年,我们也顺利完成了验收,而承诺是永远的,我们会继续的跟尾林村的村民在一起,追求我们当初一起所编织的梦想。

今年,大陆出台《关于支持台湾同胞台资企业在大陆农业林业领域发展的若干措施》,这让马彦彬和团队成员们感到非常振奋,他们觉得,这是大陆对台胞贡献的期待,大陆的发展,台胞不能缺席,摆在面前的机遇,要牢牢抓住。

台籍教师 马彦彬:给了我们参与的机会,把台胞当做自己人,跟大陆同胞一样的享有同等待遇,让我们可以一样把握住乡村的发展机遇,可以来发挥我们的所长,进行我们的贡献,给了我们很多实实在在的补助,这些补助帮助我们在资金上面,在资源上面能够更有底气,更好把工作做好。

为了支持马彦彬,他的妻子林佳垔邀请闺蜜宋慧珍,去年一起从台湾来到永泰,她们将闲置的村合作社改造成民宿,共同运营这座"两个台湾女生的民宿"。

马彦彬妻子 林佳垔:跟村民有比较多的交流,我们可以比别人再多投入一点的时间,来做这些事情,我希望能够为村子做点事。

台籍教师 马彦彬:我们希望能够多在民宿里面呈现台湾经验,呈现一些台湾的特质,让更多的朋友能够了解台湾,两岸统一最重要的最关键的是心灵契合,我个人高度的认同。

此心安处是吾乡。马彦彬说,大陆不仅有高楼大厦,还有沃野乡村,而乡村振兴,是两岸融合发展的新载体。他希望未来能够"招揽"更多的台湾青年,投身到大陆乡村振兴的大潮中。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