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光的记忆(六):启新书店传新思 细读人间革命书

厦视新闻 2021-07-02 20:13:20

2021-07-02 20:13:20

  1946年,在鼓浪屿龙头路上,有着一间看似平平无奇的书店,但就是这间书店,燃起了思想革命之火。《闪光的记忆》系列报道,今天让我们跟随记者的讲述,一起回到龙头路53号,重温那段细读人间革命书的岁月。

  记者 胡兰兰:作为鼓浪屿上一处热闹的商业街,龙头路,每天都迎来送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而在龙头路53号,有这样一间书店,名叫启新书店。在6月中下旬以全新的面貌和大家见面了,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这间书店早在75年前就曾经开业过,虽然开业的时间并不长,但是这间书店却成为了当时鼓浪屿上传播革命思想的第一战线。

  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结束,但硝烟并没有就此散去。在全国争取和平、民主、进步的氛围中,国民党的险恶用心却昭然若揭,共产党人不能坐以待毙,必须积极行动起来。

  黄猷,厦门人,福建协和大学学生,也是福建省委闽江工作委员会的党员。1946年春的一天深夜,他从福州赶到厦门,匆匆来到鼓浪屿,见到自己的同学李成章。

  那时,李成章的父亲在鼓浪屿开设了一家印刷厂,黄猷和李成章就依托这个印刷厂,发动工厂的工人,秘密地翻印了几本书,其中最主要的一本就是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

  记者 胡兰兰:印刷书刊的工作已经解决,但是要想推广出去,就必须要建立自己的传播基地。于是黄猷把自家的老宅抵押给银行,获得30万元法币贷款,和李成章一起在龙头路53号,也就是这处石碑的位置,开办了一家书店,取名“启新书店”。

  为了更好地管理书店,黄猷还叫来了自己初中时的好友林华来帮忙。书店正式开张,出售当时很受欢迎的《文萃》《民主》《周报》等进步刊物,以及大量有进步倾向的文艺、社会科学书籍,很快就吸引了大批顾客。当时,厦门大学在鼓浪屿设立的新生院,以及英华中学和几所教会女中的学生,都是书店的常客。书店虽小,影响范围却相当大。

  1946年8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闽江工委向黄猷、林华传达指示,书店革命色彩已经显露,不宜继续开办。虽然只存在4个多月,但启新书店为日后厦门城工部地下党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记者 胡兰兰:如今的龙头路53号,这家启新书店以全新的面貌与大家见面了。从过去到现在,不管这家书店经历了怎样的时代变迁,但它背后那段细读人间革命书的光辉岁月,会依旧被大家传唱。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