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小康》第三集 兴业
2020庚子年的这个春天,因新冠肺炎疫情变得沉重。然而,疫情就是命令,无数人们迎风而进、负重逆行。在一支支义无反顾的队伍中,有这样一群年轻的身影。
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张军:在很短的时间之内,百分之八九十的师生员工返岗,每一个人在实验室工作至少都是12个小时以上,我们早一天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可能就可以让疫情传播速度下降1%、5%、10%。
为了以最快速度找到检测之法,厦门大学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养生堂•厦门万泰凯瑞生物科技公司,展开科研攻坚,满负荷运转,将原本需要两年的研发工作,压缩到两个月。和病毒赛跑,2020年3月初,全球首个新冠病毒双抗原夹心法总抗体检测试剂通过国家应急审批,在厦门诞生,在万泰凯瑞量产后即刻向武汉以及国内多区域大批量捐赠。2020年8月,厦大团队由此被党中央、国务院评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
在这场特殊的战役中,厦门有两个新冠病毒检测试剂通过国家应急审批取得注册证;21家企业进入商务部医疗物资出口白名单;累计为全国提供口罩1.2亿个、试剂盒65万份、护目镜47万个、防护服28万套。这座脉搏强劲的城市,已成为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之间产业集聚度最高、研发转化能力最强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致力打造“中国生命科学之城”,为人类健康事业输出厦门智慧、厦门力量。
瑞为科技的FaceTick人脸识别测温感终端,将无接触测温技术引入学校、工厂和小区。信达物联由射频识别技术衍生出智能购物模式应用场景,助推后疫情时期的消费经济。厦门高新技术领域在这场抗疫洪流中迅速捕捉商机,寻找到新的发展空间。
非屏不通,无屏不兴。在厦门,平板显示是第一条千亿产业链,而其中的领头羊,便是位列全球前三甲的天马微电子。
2020年5月,厦门天马开建了国内体量最大的第6代柔性AMOLED单体工厂,它所产出的柔性屏幕将成为行业下一代主流技术,让显示无处不在。
厦门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磊:我们以前的产品,我们叫刚性产品,也就是说这个产品它本身是它不能变形的,我们新的产品的话它是可以变形,比如说你可以把它折叠或者是把它卷曲起来。它可以应用到折叠手机,或者一些穿戴,在车载里面也会应用到,符合今后市场趋势,更加个性化。
今天的厦门,以占福建省1.4%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省14.5%的GDP,人均生产总值达2万美元以上。在支持“三高”企业倍增发展、布局产业“新赛道”的进程中,厦门已有9条产业链群产值超千亿,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迅猛发展,现代物流、金融科技加速创新,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等新模式、新业态活力迸发,以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成型,正推动厦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方水土,气血活络、蓬勃生长的秘诀,源自生生不息的产业支撑。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伴随东来西往的脚步,产业的种子落地生根,化林成春。
接单、配货、打包、装箱……这里不是某个沿海地区的物流仓库,而是深在西北内陆的临夏•厦门中达电商园。高原的丰收果实被装入包裹,插上翅膀,带着致富的希望飞向全国。
作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厦门中达电商园通过建设电商孵化基地、开展电商青年实训,打造东西部产业协作平台。互联网与物流连接了临夏与外界,连通着援临人的付出,与临夏人的幸福。
在这片资源匮乏、交通不便的黄土地上,什么样的产业能在这里扎根,如何开局与破题?厦门市委、市政府反复研究后,决定让国企开路,由国贸控股等5家市属企业联合成立厦临公司,落地临夏。
来自国贸的李勇带领团队,从当地传统农牧业入手,扶持牛羊养殖,发展百合、中药材、赤松茸、高原夏菜等种植产业。同时,引入加工制造产业,创造性地开辟扶贫车间模式。
国贸控股外派临夏州扶贫办副主任兼厦临公司董事长,李勇:留守的妇女比较多,她不大愿意离开家门口,因为她要照顾老人照顾孩子。建立了这样的认证的扶贫车间,我们就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照顾家庭两不误。
政府谋划,国企铺路,这是厦门在东西部协作帮扶中的创举。如今临夏已经拥有258家扶贫车间、12个协作产业园,先后有59家企业落户,服装鞋帽、户外用品、文化旅游、市政工程、农业种植等产业迅速发展,带动临夏GDP增长近3倍。
黄河之上,厦门的产业帮扶正星火燎原;在闽西山区,对口援建的力量也为山城凿开发展之路。2017年起,厦门6个区与省内6个对口帮扶县共同开发建设产业园区。在集美清流产业园,通过经济、人才、信息及发展理念等领域的全方位合作,集美为清流筑巢引凤,出资1亿元帮助清流县脱贫摘帽,联星涂料、伊科电子、中盛丽达等企业每年为清流创造约10亿元产值,提供了1000多个就业岗位。
产业联动,造血带贫。2020年,厦门总投资21.2亿元引进14家企业入驻县区山海协作产业园区,拓宽渠道,精准帮扶。这片红旗不倒的土地,和大海之滨的厦门经济特区,已经联结为命运共同体,山海交融,休戚与共。
3
固本,方能荣枝。兴家,还须立业。作为全国面积最小的副省级城市,厦门的产业发展经历了一个用心求索、大胆创新的过程。从80年代筼筜湖整治,工业企业搬迁,到90年代厦禾路改造,大批企业外迁,再到新千年,习总书记提出“跨岛发展”,厦门的产业经济伴随城市腹地的全速拓展,和旧城改造的持续深入,不断朝更高层次、更大空间、更深领域转型升级。
海沧湾畔,体量庞大的厦船重工成为一道风景线。企业的前身是1858年创办的厦门船坞有限公司,曾被英国作家马丁称为“中国机器工业的第一株幼苗”,是我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
厦船重工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章韬:1993年我们船厂迎来了一个发展的机遇,从厦门的厦禾路异地搬迁到海沧区的排头路。新的厂区有50万平方米左右,拥有1.5公里的深水岸线,现代造船模式的布局,形成了从建造千吨级轮到建造出口万吨轮的发展的跨越。
整体搬迁到海沧后,厦船重工便生产出3万吨多用途集装箱船,被评定为“世界十佳船型”。今天,它所建造的全球最大LNG动力客船即将投入使用,为2800名乘客提供床位的同时,配置12个多功能场所,装载货车、轿车、集装箱车等各类车辆。发动机、能源回收系统、推进装置等环节创新节能,俨然一座漂浮海上的绿色城堡。
在厦门“优化本岛,环湾拓展”的城市战略中,以厦船重工为代表的厦门企业在中国东南海面开辟出自己的航道。2019年,厦门市委、市政府作出“岛内大提升、岛外大发展”的决策部署。
厦门市发改委副主任,李晓燕:岛内重点是发展科技创新、金融、商务商贸、文化、旅游会展,还有总部经济这些产业。岛外重点是发展先进制造业,航运物流、都市现代农业这些产业。按照产城融合的理念,加快建设了生物药港、同翔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等先进制造基地,以及两岸金融中心、新经济产业园这些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区。引进一批高能级的企业项目,形成了岛内外产业联动发展的一个新格局。
伴随“一岛一带多中心”城市格局的建立,厦门新机场、东部体育会展新城等重大片区将成为强劲的新增长极。新机场年旅客吞吐量预计达到8500万人次,同期规划的临空产业园区已生成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一座航空新城正崛地而起。
从特区初创时2.5平方公里的湖里工业区,到如今涵盖岛内外1699平方公里的大湾区,厦门的“大变身”既是目之所见的范围拓展,也是心之所感的产业升级。
厦门金鹭特种合金有限公司可转位刀具制造部工艺科长,叶成志:我们这一台精密磨床正在加工的是应用于汽车行业发动机曲轴加工的一个硬质合金刀片。通过我们精密编程可以实现对刀片整体轮廓的一个精密磨削,产品的精度可以达到一个微米级的程度,相当于头发丝的1/10左右。
创新是厦门产业发展的主引擎。这些粗细不一的精密刀具来自全球最完整的钨产业链。厦门钨业,拥有全国唯一的国家钨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其生产的微型硬质合金整体钻头,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更为航空航天和诸多军工产品提供了优质的加工刀具。
但这样的高端制造技术并非一蹴而就。伴随企业一路走来,如今,厦钨技术中心的常务副主任文晓,与平均年龄32岁的团队一起,继续向世界一流发起冲刺。
厦门钨业技术中心常务副主任,文晓:最初80年代,中国是靠乌精矿的出口,因为我们没有技术。自从厦钨1982年转产制钨以来,我们将离子交换技术这么一个核心的技术成功工业化,至今为止,厦门钨业的钨粉末一直保持出口量占中国50%的这么一个优势的地位。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够掌握企业发展的主动权,才能够在国际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
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厦门正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建强创新平台、激活创新主体、汇聚创新人才、优化创新生态,加快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中心。
纳百川而成浩瀚,从2019年招商大会开始,厦门市委、市政府陆续召开“三高”企业、金融产业、文旅会展等一系列发展大会,扩大增量,优化存量,线上线下同步招大引强。2020年,厦门新增落地项目8411个,总投资额1.6万亿元,实际使用外资166.1亿元,占福建省总量将近一半。中航锂电、浪潮产业园等11个项目竣工投产,电气硝子三期等11个项目增资扩产。提质增效,内外联动,大厦之门,越开越大。
充分发挥中欧班列海铁联运特色、过境运输政策优势,和厦门港船舶运力的强大支持,在保障全球供应链、产业链的同时,外贸新增长点迅速崛起。2020年,厦门外贸增速领先全国5.9个百分点,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同比增长4倍,仅建发、国贸、象屿三家国有企业就实现进出口超千亿元。厦门,正加快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潘思瞳,厦门铁塔思明区项目经理。他和同事们正在为会展中心区域搭建5G基站。2017年毕业后,他接手的第一个项目便是举世瞩目的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的通信保障工作。如今,厦门已成为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密布的5G站点将为产业发展开辟全新维度。
一座座高耸的基站背后,是多方协作的科研攻关和技术创新。2019年,厦门市委、市政府正式挂牌成立5G联合创新实验室,这里,是新智慧诞生的开端。
中国移动福建公司厦门分公司网络部副经理,刘青青:其实5G作为新基建里面的一个基础设施,就是一个信息的高速路。目前我们所做的工作就是打造行业合作的平台,我们跟入驻的这些企业共同探讨在5G上面有哪些项目,提升它原有的这种生产方式,以点带面来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厦门5G联合创新实验室以建成高质量5G商用网络为目标,致力让5G成为各项产业的吸金石、催化剂。全国首个5G全场景应用智慧港口——厦门远海码头,便是他们的代表作之一。从集装箱的吊装、卸载,到无人驾驶集装箱卡车装运,堆场存放,借助5G、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全部港口作业实现智慧操作。截至2020年,厦门累计建成5G基站5459个,以5G为代表的新基建建设,正在助力厦门打造有血有肉的现代化城市。
福建省通信管理局党组成员、厦门市通信管理局局长,洪晓旻:各个行业,比方说医疗、教育、港口、交通等等一些行业,通过5G以一业带百业的形态,带动产业发展和整个厦门的数字经济的发展。
近年来,厦门在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领域火力全开,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助推制造业、服务业数字化转型。
2019年,鹭岛上飞来一只“金鸡”。闪光灯、摄影机,数以百计的重量级明星,海量的影迷……一瞬间,全国的目光聚焦厦门。
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十年落户厦门,和着这声啼鸣,厦门以节促产,把电影节打造为聚集、整合资源的绝佳平台,和推动影视产业加快发展的驱动力。
2020年11月,厦门影视拍摄基地落成投用。在这一厦门规模最大、配套最完善的专业影视拍摄中央厨房里,基础摄影棚、实景棚与附属群楼共同组成21000平方米的造梦空间。借力金鸡,这里每年将接待3至5部院线电影、10至15部大型电视剧或综艺节目的拍摄。
加大财政投入,鼓励民营投资,厦门加快了建设影视产业园区、基地等基础设施的步伐,逐步形成“全域影城”和“一园多区”的影视产业发展格局。荧幕上,厦门将越来越“抢镜”。
除了有声有色的影视资源,世界各地的财富机遇也正奔涌而来,在厦门交融激荡。每年9月8日,大批客商云集厦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共赴这场中国唯一的以促进双向投资为目的的国际盛会。2020年,投洽会进一步拓展服务的广度与深度,推出“云上”平台,以APP客户端形式,为37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及40多个主要参展国家地区提供云展示、云对接、云研讨、云洽谈、云签约等服务。
会天下之物,展万物之美,作为中国十佳会展名城,厦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国际石材展、国际佛事用品展在同类展会中全球规模最大,文博会、旅博会、图交会彰显对台特色。2020年,这里成功举办了70多个大型展览活动,规模以上会议达2200场。一场场全球盛宴,一次次厦门相聚,形成一座永不落幕的国际会展名城。
茶香伴着咖啡香,古曲唱罢乐队起。厦门享陆海交通之便,融山海湖湾之美,是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城市形象美誉度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一。发达的旅游和会展产业对多元文化包容、吸纳、再创新,文创产业链突破千亿。文化是灵魂,会展和旅游是载体,在这里,会展聚散天下,文旅交相辉映,交织出一个醉人的海上花园、诗意厦门。
产业,是城市的兴盛之源。制造业之兴强心增力,蓬勃生机;服务业之兴凝心聚力,汇缘千里。厦门的产业发展历程,正是中国经济追求高质量发展,主动融入国际国内双循环的缩影。得益于中国不断深化的改革开放,得益于敢拼会赢的精神品质,厦门正方兴未艾,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