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花:“老人之家”的端午节
12年前,翔安莲塘村爱心人士创办了一所“老人之家”,免费为村里满70岁的老人提供一日三餐,作为项目的负责人,黄小梅从那时起开始扎根“老人之家”,义务照顾老人的一日三餐,风雨不断。长年累月的相处,黄小梅也成了老人们贴心的“孙女”。明天就是端午了,小梅也正忙着和老人们一起包粽子,过节日。今天的浪花,我们一起去听听她的故事。
阿梅最近常常在想,等到自己七老八十的那一天,是否还会记得,2010年的那个夏天,她和莲塘村“老人之家”的那段神奇的缘分。
翔安莲塘“老人之家”项目负责人 黄小梅:老人之家的初心,就是快乐生活、健康长寿。每年1月1号增员,每年我们都会送走,这些自然仙逝的老人,到现在为止已经送走45个。
恰逢端午,阿梅一大早就出门,带着老人们上山采粽叶。今年老人之家共有113位老人,按照每个老人两个粽子计算,至少得包三百个粽子。阿梅,全名叫黄小梅。2010 年,莲塘村爱心企业家林良菽出资创办“ 老人之家 ”,免费为村里满 70 岁的老人提供一日三餐以及娱乐场所。当时,黄小梅在林良菽的企业工作,被邀请来担任“老人之家” 的项目负责人,这一转眼,就是12年。
因为我小时候也是我外婆带大,我外婆是莲塘村人。童年时代跟老人在一起,自然而然跟老人之间,有一种,自然这种关系。
阿梅还记得,老人之家刚开办的时候,符合条件前来用餐的老人并不多。
只有14个人愿意来到我们食堂,刚开始有很多人不理解。包括他的子女也觉得说,我父母亲为什么要让你养,还有一方面就是观望,因为他不知道这个模式是怎样子。到第二年,就已经一间容纳不下了,已经乐在其中了。
老人家众口难调,但在粽子的馅料上,却有着普遍的共识:肥而不腻的三层肉,本地芋头,海蛎干,香菇,虾仁,红豆再配上腊肠提鲜,就是莲塘人熟悉的粽味。粽子好不好吃,粽料的烹炒是关键。今天掌勺的是老人之家第七任炊事员王趁市,许瑞华是她的助手。像这样的大锅翻炒,往往需要两人的体力互相配合。许瑞华今年刚满70岁,是老人之家唯一的例外,提前两年到老人之家报到的。这个故事,还得从她的先生说起。
这间房屋也是她先生贡献出来的一部分,她先生是业主,也是捐屋人,也是管理人员 。(两年前)她先生知道他身体已经不行了,有一天吃完饭,他跟我说,我老伴能不能在这里吃饭,他在担心他走了之后,他老伴可能年龄还没到,还有两年的时间,才能符合这个条件。我们面对的是全体的成员群众,如果一个人特殊的话,所有人都要特殊,那就乱了。考虑到他的条件是捐屋人,大家没有他这种条件。
把房屋捐出来了,而且他的夫人平常可以做义工。我说,你放心,组织会给你考虑的。他说好,就给你握了一下手,他讲完之后,差不多5天,他就走了。再大的困难,我觉得人心是最软的,所以让她提前2年,来我们食堂一起生活。
馅料备好了,屋里开始热闹起来了。许多老人早上四五点就起来准备包粽子,他们三两成组,随着手中的粽叶填满粽料,一弯一折一捆,不到一分钟的时间,一个粽子完成了。接下来是漫长的烹煮时间。 花这么多时间和精力在非亲非故的老人身上,到底值不值得?这是阿梅最常被问到的问题。不过,这个问题在阿梅心中,一直没有答案,因为,她从未想过这个问题。
因为我父母一岁的时候,就已经都走了,从小就跟我外婆长大,我觉得这种好像是一种,一种上天安排好的。刚好我失去的,跟现在得到的,所以我觉得心里也很平和,很感恩,只要你用真诚去换真心 就可以了。
当鲜美的鸭肉汤煮好,新鲜的肉粽也起锅了,老人们欢天喜地,排队领取今天的午餐。他们各自独立,又彼此合作,每一餐,都像是参加村里的喜宴一样热闹。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阿梅会亲自带上粽子,上门关心问候。
其实他们自己,都有自己的子女,也有自己的大房子,但是他们还是会选择(来这里),因为跟大家也有感情了。大家一起聊聊天,或者一起娱乐一下,就是一种精神上的这种愉悦,就是一起互相帮助,互相关心我想这也是目前,乡村养老的最好的一种模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