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级以上非遗项目89个 支持传习中心开展传承活动

厦视新闻 2021-06-12 19:44:43

2021-06-12 19:44:43

今天(6月12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非遗宣传展示活动的主题是“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目前,我市市级及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89个,已构建四级非遗代表性保护传承体系,通过推动建立非遗传习中心、支持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活动等措施,探索非遗保护新路子。

陈和永:修理这个步通的时候,最主要就是要加固,加固它的受力点。


所谓“步通”,相当于房屋的横梁,对房屋起到支撑作用。正在讲解修缮要点的,是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国家级传承人陈和永。这几天,陈和永带领徒弟,对海沧区的这处闽南传统民居进行修缮,旁边这座燕尾脊、红砖红瓦的宗祠,就是在他的妙手回春下,通过揭瓦重修、油饰修复,再次焕发了新生。

陈和永的祖辈都是闽南传统民居营造的匠人,传承到他已经是第七代了,如今在他们家,不仅子承父业夫唱妇随,一家四口都是非遗传承人,他还建立起闽南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传习中心,面向社会免费传授民居营造技艺。

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国家级传承人 陈和永:现在学的人比较少,如果年轻人不加进来,可能以后会断层所以我也很希望,把国家级的闽南民居的传统工艺,好好传承下来,联系一些学生社会青年,到我那个传习中心去学习。

陈和永把课堂讲授和施工现场实践相结合,让流动的工地成为教学普及基地。从开设传习中心至今,他已经培养了上百个徒弟。他的徒弟中,既有周围村庄的建筑工人,也有建筑专业的学生、相关从业人员。对这项技艺感兴趣的年轻人也不断加入进来。今年高考的陈长安,结束考试后的第二天一大早就来到工地,学习民居营造技艺。

学生 陈长安:我是从小在这里面成长起来的,看着古建筑越来越少心里不是滋味,我现在高考结束,以后在大学的相关专业上,也有朝这方向打算,希望以后大学毕业可以加入保护和传承古建筑的行业当中,也是对小时候的一种情怀。

我市积极支持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活动,截至目前已建设14个非遗保护试点和57家非遗传习中心,带动了高甲戏、歌仔戏、南音等闽南古老戏曲剧种的传承和推广,推动送王船、拍胸舞、车鼓弄等民间民俗活动走近群众展演展示,答嘴鼓、新垵五祖拳、闽南皮影戏等原本濒临失传的民间技艺,得以保存和传承。

近日,我市新增4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分别为:厦门珠绣、惠安石雕(影雕)、传统香制作技艺(福建香制作技艺)、民间信俗(延平郡王信俗)。至此,我市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已有16项。市级及以上代表性传承人175人。

国家级非遗项目“厦门珠绣”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谢丽瑜:我们很坚定的一个想法是传承的载体主要是人,所以对人才的建构和培养,这点是我们目前最重要的一点。

厦门市非遗保护中心专家组组长 陈耕:我们已经构建了从区级、市级、省级、国家级,甚至是我们这次还申报到世界级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无论从项目体系,人才队伍的建设还有生态保护区整体的保护,我们厦门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厦门市文旅局党组成员 叶细致:厦门的非遗保护,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创新我们的产品,激发非遗的活力,让它回归到人民的这个真正的时代的生活当中去。

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时间里,我市将在各区举办105场(次)的非遗宣传展示及活动,数量为历年最多。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