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名单揭晓!快来认识我们身边的“新时代好少年”
少年强则国强,新时代好少年代表着祖国的希望和未来。今年3月起,市委文明办、市教育局、团市委、市妇联、市关工委联合开展厦门市“新时代好少年”推荐和事迹学习宣传活动。活动开展以来,社会各方面广泛关注,各中小学校积极参与。经逐级推荐、研究评审、社会公示,最终确定杨欣蓓等20位同学为厦门市2021年“新时代好少年”。
这些先进典型具有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精神特质。他们中既有助人为乐、孝老爱亲的好儿女,也有勤奋好学、热心公益的好同学,还有自强自立、勇于追梦的好少年,在他们身上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塑造了“新时代好少年”崇德向善的良好形象,是当代青少年的身边榜样,是弘扬时代新风、争当时代新人的先锋。今日,本报对这20名“新时代好少年”的先进事迹进行集中展示,向社会展现厦门少年的昂扬风采。
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九年级学生杨欣蓓
勤思考爱动手的“宝藏女孩”
在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的舞台上,杨欣蓓以其丰富诗词储备和淡定从容的台风折服了全国观众,被称为“厦门版武亦姝”。在诗词里,她温文尔雅;在生活里,她勤思考、爱动手,发明的曲直两用担架摘取全国发明展览会金奖。
受母亲影响,杨欣蓓自幼喜爱诗词。《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组来厦选拔选手,杨欣蓓过关斩将,战胜了来自各行各业的227位选手——2019年11月,她登上了梦寐以求的舞台。为了让更多人感受诗词之美,去年7月,杨欣蓓联系诗词大会总冠军彭敏,邀请他来厦与大家分享他的诗词故事,在学校掀起了一股新的诗词之热。
这位恬淡的小才女还是一名爱动手的发明家。因爷爷突发中风症状,她发现了平直担架因体积大无法进入住宅电梯的问题。她就地取材发明了曲直两用担架,大大缩小了担架体积。该项目获全国发明展览会金奖、第35届福建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金奖、卢嘉锡青少年科技创新贤銮专项奖等,申请到了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这位“宝藏女孩”还酷爱绘画,作品《美与生活》在第二十一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比赛中荣获特等奖,作品《杏花烟雨忆》荣获第二届“追逐梵高”全国绘画大赛一等奖。
福建省厦门实验小学六年级学生骆鲲旭
坚韧不拔的“小硬汉”
骆鲲旭从小就有一个保家卫国的“从军梦”,为了磨炼自己,他利用周末和寒暑假参加了三期“稚鹰军团”全封闭特训营,接受准军事化训练,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练就一身过硬的“武艺”,在投手雷、运轮胎、越壕沟、过索桥、穿铁刺网等难度不亚于正规部队的400米障碍汇演中,作为副班长带领团队取得了优异成绩。
自从爸爸加入公益志愿者队伍曙光救援队后,胸怀雄心壮志的骆鲲旭也憧憬着成为一名扶危济困、拯救生命的救援队员。曙光救援队还从未接收过年龄这么小的志愿者,但他执着申请打动了队委会。
在预备考察期,他全力做好力所能及的工作,和爸爸并肩战斗在救援一线:他常在周末出现在同安滨海浪漫线,端着望远镜瞭望海滩,乘着冲锋舟巡视海面,举着大喇叭耐心播报防溺水温馨提示;他积极参与寻人任务,有一次,他和爸爸走街串巷,终于在深夜与队友们找到一名走失十多个小时的阿尔兹海默症老人,他为老人端茶递水、陪伴左右,成功安抚了老人的情绪。为了成为名副其实的救援队员,他加入高空(山地)、水域、宣导等多个专业组的训练,终于达到300小时服务时长,穿上梦寐以求的曙光队服,成为一名正式队员。
他的身上充满着男子汉坚韧不拔的作风,俨然已有军人风采。
厦门市特殊教育学校八年级学生苏乐祺
身残志坚的小艺术家
从小,他就生活在一个听不到声音的世界里。虽然患先天性耳聋,但苏乐祺从未自暴自弃,相反,他像一颗乐观向上的小太阳,总是不停地发光发热,学业上积极进取,兼任班长、学生会副主席等工作;他内心充满对艺术的喜爱,百折不挠追逐梦想。
他有一个成为聋人舞蹈家的梦想,为此,他坚持不懈地参加训练,在舞蹈室流下了数不尽的汗水。他紧跟着老师的手语指挥,心里默默地数着节拍,于无声旋律中一遍遍舞动。时光见证了他的付出,也给予了最好的回报:他在2017年参演舞蹈《土楼圆梦》,荣获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特别奖;2018年参演舞蹈《偶情》,荣获省中小学生艺术节艺术展演二等奖。
他不断挖掘自己的潜力,参加学校管乐团、参演学校戏剧。2018年,他又加入聋人合唱团,因为没有任何残余听力,他必须付出比其他人更多的心血。他认真对待每一次练习,将难点一一记在本上,虚心请教同学,抓紧每一段闲暇时间认真复习。2018年,他在北京音乐厅进行了首次演出;2019年,参加了中央电视台大型音乐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的录制。
他始终坚信美国聋人大学校长金·乔丹的名言“除了听,聋人什么都能做”,他的上进让他在每个领域都熠熠生辉。
厦门市第五中学五年级学生徐一程
带好班级的“领头雁”
徐一程来自“厦门市十佳最美家庭”,父母的榜样力量,让他从小就立下了长大要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争做勤奋好学的排头兵、管理有方的班干部、爱好广泛的好学生。
他每天坚持抽出30分钟看课外书,积累自己的知识储备,这为他的写作与表达奠定了良好基础,他的习作经常作为范文在班级朗读,拿过作文比赛全国一等奖。除了掌握丰富的文化知识以外,他在其他领域也取得许多成绩,如架子鼓考级7级、书法比赛国家级二等奖、街舞比赛市级银奖等。在学习之余保持丰富的兴趣爱好,这得益于他严格自律、高效做事的好习惯。
作为学校少先队大队长,他工作有思想、有方法。遇到同学因为小事争吵,他会上前劝阻,说清道理,化解矛盾。疫情期间,他和妈妈一起巧用“部落”打卡帮助约100名同学养成居家学习的好习惯,得到大家肯定。他总是任劳任怨,有作业本要发,他不嫌多;有事情要做,他不嫌累;有活动参加,他不嫌苦。他是大队辅导员和老师的得力助手,更是同学们的知心伙伴和班集体的“领头雁”,为大家树立了学习的好榜样。
福建省厦门第六中学九年级学生赵晨霖
研究鼓浪屿的小学者
赵晨霖是一位文艺特长生,从小到大的艺术训练和熏陶,让她对文化的感受格外敏锐。她热衷于钻研鼓浪屿文化,为记录和宣传鼓浪屿文化付出许多努力。
在厦门本土作家舒婷《真水无香》等文化散文集的影响下,赵晨霖对鼓浪屿文化产生浓厚兴趣。她利用业余时间去鼓浪屿实地考察26次,走遍了51幢申遗重点建筑,3处申遗重点遗址,将拍下的图片、收集的资料以及自己的感想整理成册;她时常泡在图书馆查阅、整理资料,了解鼓浪屿申遗建筑背后的故事,形成研究报告。她把自己的钻研成果整理编辑成鼓浪屿申遗重点建筑图文集,还以项目主持人的身份进行了《鼓浪屿申遗别墅的精美与悲壮——申遗别墅文化中民族精神的弘扬和传播研究》课题研究,荣获第35届福建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她深深沉迷于鼓浪屿建筑及背后的故事,把宣传鼓浪屿申遗文化作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积极参加各种鼓浪屿志愿文化宣传活动,向去鼓浪屿研学的同学、来鼓浪屿旅游的游客讲述老别墅的前世今生,为使更多人了解这一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鼓浪屿申遗建筑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厦门市槟榔小学五年级学生张梦齐
弘扬红色文化的“小戏骨”
张梦齐的太爷爷是抗美援朝老兵。她为自己是英雄的后代倍感自豪,也被革命先烈舍生忘死的精神深深感染。从小热爱朗诵、表演的她用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唱响新时代少先队员爱国、爱党、爱人民的时代新声。
她是宣讲红色故事的“小喇叭”,王二小等英雄故事她反复向身边人讲述。她是弘扬红色文化“小演员”,排演情景诗画《平语近人——我们都是追梦人》,传播新思想;排演音乐说唱《五中全会指方向》,以时尚活泼的方式向青少年宣传五中全会精神;录制MV《清澈的爱 只为中国》,以少先队员的名义向戍边英雄致敬;参演文明风尚的报告剧《党旗飘 金安美》,获省委组织部、老干局主办“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展演金奖,在厦门大学、集美大学等巡演十余场;以其视角拍摄的微电影《燃·微光》献礼金鸡电影节,展现了青少年一代积极向上、勇于逐梦的精神风貌,被“学习强国”平台等多家媒体转发,受广泛关注。
在红色文化的熏陶和新时代新思想的引领下,张梦齐阳光自信、正直善良、热爱学习、兴趣广泛、热心公益。她想建立一个属于太爷爷的网站,让太爷爷和战友们的英雄故事传播开去,让红色火种传承下去。
厦门市第十一中学八年级学生蒲思翰
守护闽南文化的小讲古仙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闽南少年,蒲思翰热爱这里独有的文化,以在这成长起来的民族英雄为榜样。他把一腔热情化成实际行动,小小肩膀扛起了守护传承闽南文化、传播闽南民族英雄事迹的重任。
作为“志愿厦门”登记在册的文明志愿者,蒲思翰除坚持日常志愿服务外,还将厦港的“送王船”非遗介绍做了英语翻译,用闽南话、普通话、英语三种语言为游客讲解闽南文化。2020年12月“送王船”联合国非遗申请成功,作为厦港海洋文化展示厅唯一一位参与中马两国文化和旅游部《送王船》申遗宣传片拍摄的“小厅长”,蒲思翰先后亮相中央电视台、国家非遗中心、福建新闻联播等的传播平台。
蒲思翰爱“讲古”。陈化成将军的故事是他的最爱。他把陈化成的故事讲了一遍又一遍,将陈化成舍我其谁的爱国精神不断弘扬。蒲思翰的系列作品《陈化成的故事》屡屡获奖。他以小小文化交流者的身份亮相在金门举行的两岸交流活动,获金门县县长称赞“文化薪传、共创新局”并发感谢状。疫情期间,他讲古节目《少年钟南山》在厦门卫视播出,致敬战疫英雄。
蒲思翰对闽南文化的热爱与执着,还影响了身边的伙伴。而对传统文化的守护传承、对英雄事迹的宣讲都加深了他对爱国精神、奉献精神、奋斗精神的理解,引导他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责任。
厦门第二实验小学五年级学生孙若熙
多才多艺的“文明小使者”
生活在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的厦门,孙若熙对文明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执着的追求。她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通过自身才艺将文明的种子播撒开去。
她致力于传播文明风尚。孙若熙已连续三年利用寒暑假率领小伙伴们开展“文明微行动”,到街区、小区、校园周边开展文明引导活动;疫情期间,她与母亲一起参与小区体温检测志愿服务,在楼院中开展文明健康宣传;她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已连续参加五届思明区志愿服务文化节;她心系困难小朋友,主动参加“爱心厦门”义卖活动等。
她多才多艺,民族舞、朗诵、绘画等都是她的心头好。在孙若熙的创作里,文明是主旋律,展示的是当代少年儿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风采。她参与演出的舞蹈《噼里啪啦》获第三届中外电视舞蹈大赛福建赛区特等奖;美术作品《夏天的兔子角落》获全国少年儿童美术作品大赛金奖,《山光明媚六图》获“学院杯”全国青少年书画创作金奖;她组织同学共同创作的作品《读中国》《春晓》在“我们的节日·春节”“我们的节日·端午”经典诵读网络展演中分别获得一等奖、二等奖;在省青少年体育科技大赛中,她创新设计的“日月星辰”“日晷”创意时钟分获一、二等奖。
厦门市故宫小学六年级学生张沐芳
嘉庚精神的小小践行者
母亲是集美大学的老师,张沐芳从小就被爱国华侨陈嘉庚精神深深感染。随母亲出国游学的经历让她认识了世界,也更坚定了弘扬、践行嘉庚精神的信念。
奉献精神是嘉庚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张沐芳积极参与各类公益活动,向乡村少年捐献书籍、协助保洁员垃圾分类、参加社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等。
自强精神也是嘉庚精神的内涵之一。热爱体育和艺术的张沐芳身上有一股韧劲。高尔夫训练中,她顶着烈日练习环城跑,在2017、2018年福建省青少年高尔夫巡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篮球场上,她不怕受伤流血,在“哈林秀王”篮球对抗赛中战胜众多男生,获个人技巧挑战赛第二名。绘画、音乐等也是张沐芳的爱好。2020年,她参加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举办的“为生命呐喊”活动,用画作《牢笼外的我们是最美的风景》呼吁关注大象生存环境。疫情期间,她用一幅《勇抗病毒》的画作向医务人员致敬。2020年在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举办的“新时代好少年”主题教育读书活动“美好生活 劳动创造”全国征文活动中,她荣获小学组二等奖。
厦门市大同小学六年级学生黄嘉铭
近出力远帮扶的小志愿者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是黄嘉铭的行为准则。这位小志愿者不仅在学校、社区贡献着她的力量,也将她的爱投射到了千里之外,通过结对帮扶关心宁夏特困少年。
黄嘉铭热心参与各类社会公益活动。在垃圾分类推广活动中,她积极参与社区宣传活动,成为一名小小宣传志愿者;她组织发动同学参与“文明街道、绿色环保”为主题的实地督导活动,对占用道路、随地丢垃圾等现象进行文明督导;疫情期间,她创作抗疫宣传画,作品获得“希望颂——第五届全国青少年书画艺术大展”特长奖,并入选厦门市妇联成立70周年书画展。
黄嘉铭不仅对身边事上心,也牵挂着远方的朋友。自2019年9月份起,黄嘉铭就与宁夏海原县关桥中心特困少年张亚蓉结对帮扶。每学期,她从自己绘画奖励金及零花钱中拿出400元,委托妈妈转交给张亚蓉作为助困金,同时精心挑选学习用品,随书信寄到对方手上。截至目前,两人已结对近两年的时间,黄嘉铭从自己的零花钱里捐出了1300元。在黄嘉铭的帮助和鼓励下,张亚蓉刻苦用功,学习成绩一跃进入班级前两名。这也给了黄嘉铭很大的鼓舞,双方在互帮互助中共同进步成长。
厦门第二实验小学六年级学生许炘鋆
爱创新不服输的运动女孩
“榫卯结构”古建筑教会了许炘鋆什么是工匠精神,排球训练让她将顽强战斗、勇敢拼搏的女排精神铭记心间。爱创新、不服输的许炘鋆像一道光,明亮有生气。
二年级接触了中国“榫卯结构”古建筑后,许炘鋆便被这工艺所吸引。从最开始的无从下手,到把古建筑搭得又快又稳又美,她不断研究和练习。在省科技创新大赛之古建筑现场搭盖、设计比赛中,她获得了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四年级时参加省科技创新大赛“创意时钟组装”获二等奖。
“榫卯结构”还激发了她的创新意识,在用衍纸艺术创作学校校徽时,专注创作的她手指红肿破皮了,但交出作品惊艳了所有人。
许炘鋆不服输的劲头还来自女排精神的激励。加入学校排球队之初,她因发球屡不过网而哭泣。但她主动利用周末时间加强练习,最终入选思明区队,在2018 厦门市青少年三大球联赛中荣获排球女子丙组第三名,在2019 厦门市第二十届运动会获排球丙组第三名。带着“顽强战斗、勇敢拼搏”的女排精神,许炘鋆在游泳集训不断突破自己,成绩名列前茅。参加“啦啦操”校队训练,她不喊苦不喊累,和队友们取得厦门市健美操比赛小学乙组二等奖的好成绩。
厦门市湖里实验小学三年级学生吴雨馨
节能环保的小卫士
吴雨馨践行环保的种子自小便在心中生根发芽,这还要从她家的一个好传统说起。
在吴雨馨家,每天都有固定的亲子互动时间,父母会带着她一起阅读、学习。她幼儿园起就在父母指导下阅读环保主题儿童读物,照着书里的内容做,节约每一滴水,随手关电灯、电视。
不管走到哪儿,她都积极宣传和践行绿色环保理念。在校园里,她在班级发起“认养一盆花,认养一棵树,爱惜每一片绿地,让我们周围充满绿色”的倡议活动。她和同学们一起制作发放节能环保宣传单,倡导人人都从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过低碳绿色生活。在小区里,她常利用周末时间捡拾垃圾,并针对发现的问题,制作环保倡议书张贴在小区门口,献上环保“计策”,让更多人知道怎样爱护绿色家园。
厦门推行垃圾分类后,吴雨馨家中的垃圾桶都贴上了标签便于分类。她成为家里的小小督导员,时刻不忘提醒家人行动起来,认真检查家里垃圾分类情况。她曾担任学校“垃圾不落地”的礼仪解说员,为更多人理解支持垃圾分类工作奉献。
厦门市湖里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六年级学生郭雯雯
能文能武的“全优生”
郭雯雯品学兼优、爱好广泛,是一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她多次被评为校“全优生”,曾获2017年“方庆明奖学金”等荣誉。
她富有爱心,把“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作为座右铭,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如组织爱心小分队到敬老院进行公益演出;参与甘肃郭泥沟村和奴拉芒村的爱心募捐活动等。
她勤于学业,是同学们心目中的“学霸”,经常和同学一起研讨学习方面的问题,会为了解决一道难题很晚才睡。她在学校开展的数学、手抄报、书法、征文等各项赛事中都取得优异成绩。
她热爱运动,是学校啦啦操队的主力,代表学校参加“为2020厦门马拉松喝彩啦啦操汇演”,所在团队荣获团体优胜奖;她热爱诵读、音乐、舞蹈与表演,曾获得湖里区中小学演讲与讲故事比赛一等奖、第八届亚洲青少年钢琴艺术节暨“巴赫艺术奖”国际青少年钢琴公开赛福建赛区儿童组一等奖等奖项。
她热爱劳动,作为学校少先队副大队长,多次向全校师生发出垃圾分类的倡议并带领少先队督导员做好垃圾分类督促和检查工作;在疫情防控期间,积极参与社区组织的清洁家园活动。
她严格自律、提升自我的好品质,推动着她在全面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厦门市华昌小学六年级学生蔡咏言
爱国爱乡的“金话筒”
多才多艺的蔡咏言在朗诵、主持方面很有天赋,在省、市、区举办的各种语言类活动中多次获奖。他用自己的特长积极传递爱国爱乡之情,彰显了小小少年的责任与担当。
疫情期间,他与老师一起创作快板书《科学防疫“快”宣传》,被选为福建少儿频道的防疫宣传片;他的疫情题材朗诵作品《今晚不能回家》《山河应无恙 人间自泰安》,分别获得福建省第三届“小小朗读者”厦门赛区一等奖和福建省三等奖,用自己的方式为伟大祖国战胜疫情尽一份力。
他热爱家乡,积极参加厦门广播电台“音乐之声”和“闽南之声”专访直播节目,向听众推荐美丽厦门。从小学二年级到龙岩古田录制《红色记忆》纪录片,到金砖厦门会晤期间在市青少年宫红领巾剧场汇报《习爷爷,我想对您说》,再到福建省第十五届少儿故事大赛的金奖作品《荣誉证书》,他一次又一次通过表演展示祖国和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
去年底,他入选厦门市“红领巾”讲习团并被纳入“厦门市理论宣讲轻骑兵”。他参加录制的快板书节目走进了梧村街道和鼓浪屿,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录制的《五中全会我宣讲》快板书节目,宣讲我国“十三五”成就和2035年远景目标,用实际行动践行爱国精神。
厦门市集美区后溪中心小学六年级学生郑子洋
充满正能量的小公益家
在嘉庚故里上学的郑子洋,从小就受嘉庚精神浸染,他品学兼优、兴趣广泛、乐于助人、奉献爱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积极诠释嘉庚精神,影响和感染着周围的人。
郑子洋以嘉庚先生为榜样,向嘉庚先生学习和看齐,经常做好事。9岁那年,他就跟随老师到集美敬贤公园参加“爱心地摊”公益项目,将自己心爱的学习用品、书籍、玩具等拿出来义卖,所得款项2000多元全部通过红十字会捐赠给贫困山区的小伙伴们。去年,他得知学校老师要到甘肃省和政县陈家集学校开展“送教送培”活动,他把几年里在学校里获得的学习奖品打包装箱,请老师带去送给当地小学生。他还与父母一起参与“和美一家亲,携手共成长”结对帮扶爱心捐款活动,为陈家集学校献爱心。在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同学参与到爱心捐赠活动中。
他总是不遗余力地奉献自我、帮助他人。2017年至2019年,他每年都会跟随集美区老年活动中心的书法老师参加“新春送福”免费写春联活动。有一次,他在石鼓路上碰到一位与妈妈走失、惊慌哭泣的小学一年级学生,他主动上前安慰并帮小朋友联系上家长,一直陪他等到亲人到来。他身上时刻充满的正能量,赢得身边人的一致赞赏和肯定。
厦门实验小学集美分校五年级学生周浩芃
播撒爱心的小暖男
周浩芃是一位用爱心回报社会的好少年。在父母的言传身教、老师的悉心教导下,埋在他心中的那颗善的种子不断长大。
四年前的一天,他和母亲去商场看电影,偶遇了一场爱心义演募捐活动。当他得知那些小朋友是为患重病的小伙伴举办募捐后,周浩芃马上告诉妈妈:“今天不吃麦当劳了,我们把钱省下来,捐给需要帮助的小朋友!”
从那以后,他开始把自己的零花钱存起来,捐给需要帮助的人。在妈妈的帮助下,他每个月在“腾讯公益”平台中,挑选他认为需要捐助的项目,把零花钱捐出。“9元的一份守护,就能帮助一名受灾地区的困境儿童”“防止儿童药害事件发生,传播儿童安全用药科普”“以书为灯,给山区的孩子们造一座意义非凡的图书馆”“帮扶200名聋儿,提供1学年康复训练费”……从2018年至今,他累计通过“腾讯公益”进行了48次捐款。
热爱写作的周浩芃经常向报纸、杂志投稿,收到的稿费他自己舍不得花,却舍得拿去献爱心。去年疫情期间,在他带领下,全家人一起向武汉市慈善总会捐款;他还请父母用他的稿费买了口罩和消毒洗手液,送给村里买不到口罩的老人和村里测温点值班的村民。他的善良、正直、无私、大爱温暖了许多人。
北师大厦门海沧附属学校四年级学生李明禹
授鱼又授渔的“小扶贫人”
电视剧《山海情》热播。李明禹对剧中的场景并不陌生,因为他和甘肃省积石山关家川乡杓家村杓家小学的孔圆圆就有一段属于他们自己的“山海情”。在这段跨越山海的友谊里,李明禹学会了奉献,学会了珍惜。
李明禹与孔圆圆的结对是因为学校之间的教育帮扶结对。2019年12月,甘肃下大雪。在得知圆圆保暖物资短缺后,李明禹和同学们发起了“暖冬行动”,短短一个星期时间募集了羽绒服、雪地靴等物资给孔圆圆送去。之后,为了让孔圆圆一家过个安心年,李明禹和师生、家长们又募集了2000元爱心款。在李明禹的影响下,越来越多人参与到帮扶行动中。除送去物资、爱心款,李明禹还通过手机直播与孔圆圆分享自己的外教课。在李明禹的帮助下,如今的孔圆圆已能与外教流利对话,用英语做演讲,学习成绩也一路攀升。
这段帮扶经历让李明禹更懂得珍惜当下生活,积极探索,努力学习。课堂学习,他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书法学习,他勤学苦练,获得2020年中国美术学院社会美术水平硬笔书法五级证书;机器人编程,他获得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组织的2020年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全国青少年虚拟机器人在线体验活动小学组“编程大师”奖,在2020年MakeX Spark线上硬件创意赛中获得童心全能奖。
厦门双十中学海沧附属学校八年级学生祝君旺
细心有爱的“星星守护人”
从初识自闭症到帮助自闭症同学,再到积极参与关爱“星星的孩子”志愿服务项目,祝君旺这位靠谱小哥哥给“星星”们捎去了他的爱,带去了社会的温暖。
祝君旺7岁那年,一位患有自闭症的同学闯入了他的世界。祝君旺发现了同学的异常,也发现了他身上的闪光点。在该同学母亲无法接送其上下学时,祝君旺发动小伙伴,主动承担了这项任务。六年的小学时光让孩子们越来越亲密,这位自闭症的同学会自己整理书包、顺利地书写汉字,会下意识地叫祝君旺的名字,还会突然给他一个拥抱。
这六年的陪伴也在祝君旺心里种下了关爱自闭症儿童的种子。初一时,他第一次在“志愿厦门”里报名参加了一个关爱自闭症儿童的项目。活动中,“星星”们上轮滑课锻炼协调能力,祝君旺耐心地当起了“人肉支撑”。看着眼前的“星星”有了进步,满头大汗的祝君旺觉得一切都值得了。
之后,祝君旺经常打开“志愿厦门”的网页,一有类似的项目发布便报名参加。他的想法很简单——用自身行动影响更多的人,让每一个“星星”都能感受爱、拥有爱。
厦门市同安区大同中心小学六年级学生杨珺晰
践行公益的小童星
杨珺晰是一位阳光开朗、全面发展的好少年。他勤奋好学,成绩始终名列前茅,担任班级副班长,是老师的得力助手。他是同安区同心儿童院和阳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小义工,乐善好施,热心公益;还是厦门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的代言人,在去年疫情期间,为宜昌1000名残疾儿童送去“暖流包”。他的身上还有一个特别的闪光点——他是一位综合素质强、备受瞩目的小童星。
杨珺晰能唱会跳,多才多艺,他的身影经常出现在一些公益宣传片、电视剧中,用自然生动的表演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8年,他参与拍摄了海沧微故事《南洋舅舅回家记》;拍摄芒果TV独播电视剧《不可思议的晴朗》。2019年,他拍摄了福建省纪委廉政宣传片《第一粒扣子》。2020年,他又拍摄了同安区纪委廉政宣传片《千年银城 廉政清风》……这些公益宣传片的拍摄,不但培养了他的爱心奉献和向善品格,也对其他青少年起到了很好的教育引导作用。
虽然他被大家称为“公益小童星”,但他一点儿也不娇气,始终带着强烈的责任心去完成拍摄工作。在拍摄《千年银城 廉政清风》这部宣传片时,身患感冒的他严重鼻塞,头昏脑涨。但为了不耽误影片进度,他坚持拖着疲惫的身体参与拍摄,没有半句怨言,敬业的表现让大家钦佩,纷纷为他点赞。
厦门市翔安区第二实验小学六年级学生杨昕燃
热衷科技创新的“小创客”
四年级时,从未接触过无人机的杨昕燃带着好奇加入学校“四轴航拍无人机队”。她没有因枯燥的训练打退堂鼓,反而对科技创新产生了浓厚兴趣,成为一名“小创客”。
在一次比赛中,受场地调整等因素影响,杨昕燃无人机操作出现了失误。她将此次失误归因于平时训练未考虑各种意外情况并做好应对。之后再碰到干扰时,她的第一反应不再是消除干扰,而是克服干扰。在2019年第二十一届“飞向北京——飞向太空”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教育竞赛活动总决赛中,杨昕燃获得了多轴无人机障碍飞行小学女子组三等奖;2020年获得厦门市中小学创客大赛科学连环实验创客项目小学B组三等奖;同年获福建省小学数学“师生说理”优秀视频征集活动二等奖。
这位“小创客”在沉浸于科技类活动时,也不忘自我提升,奉献社会。她学习中国舞,参演的中国舞《鱼儿欢歌》在2018年12月“桃李芬芳”全国青少年儿童舞蹈艺术展演暨博鳌国际舞蹈艺术节上荣获金奖;在母亲提出要去甘肃支教一年时,她大力支持,做好自己的事,消除了母亲的顾虑;在母亲要给贫困学生捐款时,她爽快地拿出自己的零花钱,和母亲一起“凑个整”;身为“银之声”管乐队文艺志愿服务队的单簧管志愿者,她还经常出现在各类公益演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