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动员令”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指明奋斗方向
在一场事关国家科技创新发展大计的盛会上,中国向世界发出了“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宣言。
“实践证明,我国自主创新事业是大有可为的!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是大有作为的!”
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在新时代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指明了使命和奋斗方向,是新的科学“进军号”和“动员令”。
参加大会的两院院士和科技工作者表示,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努力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从“向科学进军”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从“创新驱动发展”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国科技不断勇攀高峰,创新的旋律越来越昂扬。
5月15日,航天科研人员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指挥大厅庆祝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成功。科研团队根据“祝融号”火星车发回遥测信号确认,5月15日7时18分,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成功。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定方位、抓关键,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8日的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坚持党对科技事业的领导,是科技强起来的关键支撑。
从“科学的春天”到“创新的春天”,从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再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从自主创新到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党中央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每一个关键节点都作出重大战略部署,牢牢把握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正确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全局,高度概括了我国科技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深刻阐明了新发展阶段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大问题。”中国工程院院长李晓红院士说,“讲话中蕴含着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创新这个‘第一动力’的历史自觉,为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指明了方向。”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科技创新无论在广度、深度、速度、精度上都呈现加速度跃升趋势。
进入新发展阶段,实现“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对加快科技创新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
会场的热烈气氛,让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周琪院士印象深刻:“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深刻分析了我国科技事业所处的方位,面对新一轮突飞猛进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党中央主动识变应变,为中国科技制定了从自主创新到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的整体战略。”
“嫦娥五号”、火星探测,习近平总书记提到这两项重大研究任务,让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院士倍感荣幸。“如果当初不能承担风险,往后退了,恐怕就达不到现在的创新高度。”吴伟仁感慨,“我们科技工作者就是要直面问题、迎难而上,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2020年12月4日,国家航天局公布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月球表面国旗展示的照片。嫦娥五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全景相机环拍成像,五星红旗在月面成功展开,此外图像上方可见已完成表取采样的机械臂及采样器。新华社发(国家航天局供图)
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代表,国产大飞机取得的每一个新突破,都让习近平总书记挂念。
“目前,C919客机正在全国多地进行试飞,力争今年年底取得试航证。”C919大型客机总设计师吴光辉院士说,“我们要把总书记的关怀和对大飞机的要求带回去,激励大家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建立安全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让中国的大飞机翱翔蓝天。”
2017年5月5日,国产大型客机C919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首飞成功。新华社记者 丁汀 摄
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王赤院士说,我国的空间科学和深空探测相对以往来说,已经迈出了重要一步,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不少差距。今后要在科学思想上不断创新,在空间技术上不断突破,为航天强国、科技强国作出应有贡献。
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好比科技创新的“深蹲助跑”。蹲得深,爆发力才强;助跑快,才能跳得更远。
中科院国家数学与交叉科学中心主任郭雷院士从事的控制理论研究,是自动化技术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基础研究是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然要求。”郭雷说,“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不是低级重复,我们要力争在数学算法、控制算法等方面做出更多自己的高水平成果。”
长期从事芯片材料研究的王曦院士,对缺“芯”之痛有着切身感受,也深感责任重大。“大硅片是芯片制造的核心材料,过去完全依赖进口,通过这几年努力,自主制造的大硅片已经实现量产,正在努力进一步扩大规模。”王曦表示,“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科技攻关要坚持问题导向,奔着最紧急、最紧迫的问题去。”
2019年10月23日拍摄的巴龙5000芯片以及搭载该芯片的5G工业模组。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做减法、促活力,保障时间就是保护创新能力
“保障时间就是保护创新能力——总书记说的这些话真了不起!”“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院士由衷地称赞。
面对自己工作安排的日程表,钟南山有时也无奈:“我有时也不得不‘站台’、拍视频!”经常,只有忙完累完诸多琐事到了晚上,老院士才有时间做点自己领域的研究。
2020年9月8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这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院士发言。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对于科技工作者这些“难言之隐”,习近平总书记一针见血:“各类应景性、应酬性活动少一点科技人员参加,不会带来什么损失!”
这次大会上,总书记专门指出:“1961年中央就曾提出‘保证科技人员每周有5天时间搞科研工作’。保障时间就是保护创新能力!”
“‘决不能让科技人员把大量时间花在一些无谓的迎来送往活动上,花在不必要的评审评价活动上,花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种种活动上!’此话一出,台下掌声雷动。”中国科协十大代表、“中国天眼”总工程师姜鹏说,“总书记十分重视科技工作者的作用,这些话一下子说到关键上。让英雄有用武之地,科研人员自己也要自立自强。”
专注科研、聚焦主业,是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的“必答题”。高水平的科技工作者,要自觉当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排头兵。
“科研事业是科技工作者的挚爱,如果不是一些外界原因干扰,绝大多数科研人员都希望呵护好自己的事业。”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所长李家彪院士说,“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建立让科研人员把主要精力放在科研上的保障机制,很振奋人心,作为院士,一定要带头扎根学术。”
“两弹一星”、杂交水稻、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无论是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科技突破,还是举世瞩目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两院院士展现出的专业与风骨,在历史和国人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
“院士应有国士精神,真正践行人民对院士‘国家的财富、人民的骄傲、民族的光荣’的内心期待。”多位院士表示,一方面要科学报国、勇攀高峰,在重大科技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另一方面,也要带头抵制浮夸浮躁、急功近利等不良风气,坚守院士称号的学术性和荣誉性。
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
“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关键要有人才,要构建高水平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中国科协十大代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副书记赵罡表示,高校要更加注重在基础前沿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的各类实践中去培养一流人才,学会要成为各个行业领域创新型人才聚集的高地,引导各领域人才更好地服务国家、服务社会。
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时空中,闪耀着一代代科学家奋力前行的夺目光芒。
“我国教育是能够培养出大师来的,我们要有这个自信!总书记的这句话让人印象非常深刻。”特邀代表、“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大庆“新铁人”王启民深有感触,创新要培养更多领军人才,“要有铁人的‘拼’,‘十年磨一剑’的‘傻’,向各种人物、事物学习的‘智’”。
“‘破四唯’‘立新标’‘创新不问出身’……总书记的话让人振奋。”中国科协十大代表、航天彩虹无人机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秦永明期待,建立更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进一步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激励人才发展、调动人才创新潜能。
推改革、解束缚,形成推进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
“要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通过市场需求引导创新资源有效配置”“形成推进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为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指明了方向。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乔杰院士感到责任重大:“让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形成‘双轮驱动’,是我们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必由之路。”
把各方面力量拧成一股绳,是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也是中国科技界直面问题、迎难而上的底气。
中国科协十大代表、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聂红说,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建立高效的科研创新组织体系,以“大兵团作战”模式开展重大科技任务攻关,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才能加速攻克“卡脖子”难题。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科研人员一定要多做以原创性、引领性为导向的创新。”中国科协十大代表、中科院西安光机所副所长郝伟说,坚持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的评价导向,就需要完善的评价制度来“保驾护航”。
“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推行技术总师负责制、经费包干制、信用承诺制”“构建开放创新生态”……改革蓝图令科技工作者备受鼓舞。
作为一所新型科研机构,之江实验室采取“宽进严出”的科研经费额度授权制,允许科学家灵活调配或按需追加资金。“这种制度安排是基于对科学家本人的信任和对科研项目的尊重,极大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中国科协十大代表、之江实验室副主任郑宇化说,科研活动要回归本质,就要遵循科研规律来设计关键制度保障。
浙江大学、之江实验室代表在“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发布”活动上介绍“亿级神经元的神经拟态类脑计算机”(2020年11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大会继续召开,部分院士将围绕科研诚信等话题,举行弘扬科学家精神和加强学风建设报告会,中国科协也将向全国科技工作者发出相关倡议。
“像珍惜眼睛一样爱惜自己的学术声誉,绝不触碰科研‘红线’。”参加大会的院士和科技工作者代表纷纷表示。
2013年8月19日,袁隆平院士在广西桂林市灌阳县黄关镇联德村袁隆平超级稻第四期攻关示范片查看水稻生长情况。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
中国科协十大代表、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龚旗煌说,袁隆平去世前两个月还在杂交稻基地工作,吴孟超96岁还坚持上手术台,这给我们树立了杰出的榜样。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只有研究真问题、做真学问,才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年近90的吴孟超院士在手术后分析患者的核磁共振结果(2011年4月13日摄)。新华社发(张鹏 摄)
“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从长远看,要注重营造和培育先进的学术与创新文化,要从孩子们抓起,培养诚信、求真、创新的文化。科研人员要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坚持‘四个面向’,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前行的力量,努力形成科技创新发展的良好局面。”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王辰院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