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厦门”App将推适老版
■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联合本报征集立法“金点子”反响热烈
■相关部门积极回应,为老人提供更贴心更方便更细致的服务
5月23日、25日,本报连续关注了老年人的“数字鸿沟”问题,并为《厦门经济特区老年人权益保障规定(草案)》征集立法“金点子”。目前,我们已经收到了一大批市民的来电和留言,并且有了更多不同角度的观点。
多位市民来电提到,手机里安装的App太多了,老人自己也不太懂得选择和下载App,能不能做一个App,老人就医、办事等日常生活的需求都能在一个App里完成?对此,记者采访了相关单位。
设想
适老版将加大字体无广告 语音搜索功能拟增闽南话
“i厦门”平台是我市为市民和企业提供综合政务服务的统一入口。昨日,记者联系了平台的建设运营单位厦门市民数据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转达了市民的呼声。
该平台相关负责人表示,“i厦门”已经上线了不同类别的养老关系转入办理及各种认证,退休资格认证服务已开放代办功能,还包含预约挂号、家庭医生签约、委托代开药等。委托代开药业务,针对部分老年人不会上网、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情况,提供他人代办功能,可由亲友、社区工作人员等为老人代为办理。今年以来,“i厦门”在适老化方面也进行了一些创新,一是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支队联合“i厦门”上线了出入境办证服务“老年模式”,页面采用大字版;二是市民政局联合“i厦门”上线了“养老服务平台”,为全市老年人提供更全面的“一站式”服务。
不过,他们也意识到现在服务项目比较分散,老年人操作起来还有不便,所以计划升级改造,推出“i厦门”App适老版。适老版的页面将实现无广告、字体放大,引入语音搜索功能,并通过大数据分析,将老年人使用的高频服务项目纳入进来,包括基础的人社查询、医保查询,专属的养老服务、交通卡老人卡办理,还有出入境预受理服务,方便老人的文旅生活。此外,适老版计划增加厦门特色服务,比如,语音搜索功能除了使用普通话,还可以用闽南话,对视力较弱的人群做到屏幕朗读。
“这项工作目前还处于产品设计规划阶段,会加快推进。”该负责人说。
建议
智能设备也要“适老” 对老年人开展智能化培训
致公党同安基层委副主委王莹长期对养老话题比较关注,今年初她联合执笔撰写了《实施互联网+养老工程,推进虚拟养老院建设》,作为致公党界别提案提交。
此次立法中提到了要加强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对此,王莹表示,这对提升我市居家养老服务水平有较大促进作用,依托养老智能化设备,老人在家即可享受各项便捷服务,相当于将一个个“虚拟养老院”搬入老人家中。信息化建设离不开一些智能终端的开发,比如供老年人佩戴的智能手环。老年人要跨越“数字鸿沟”,不仅仅是智能手机的使用问题,给老年人使用的智能辅具、智能健康监测设备都需要“适老”,还要积极推广,让老年人乐于接受、易于使用。
王莹建议,可以在各级老年大学开设培训课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幸福院等场所则可以设置“云生活”辅导站,由助老员带领老人体验、操作演示,更有针对性地教老人使用智能设备。
链接
“金点子”持续征集中
您对《厦门经济特区老年人权益保障规定(草案)》有哪些建议?欢迎拨打本报市民热线5589999告诉我们,或者通过“厦门银龄”微信公众号留言。本报将持续跟踪报道。您的建议经收集整理后,将及时转交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为法规草案的四审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