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加强软硬件建设 让市民享有更高水平医疗服务

厦视新闻 2021-05-23 19:48:36

2021-05-23 19:48:36

厦门着力加强医疗软硬件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医疗健康模式,改善群众的看病就医体验,通过名医工作室、更新设施设备等举措,提高疾病救治能力,努力让市民享有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利用信息化整合医疗资源 改善就医体验

当前,新冠疫苗普通人群接种工作正加快开展,为了方便市民预约疫苗,今年3月份,市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开发上线新冠疫苗线上预约系统,在完成接种信息预登记且审核成功后,市民登陆“美丽厦门 智慧健康”微信公众号,就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具体的接种点和接种时间。

厦门市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项目推进部主任 陈娉娉:我们这个系统还有一个亮点,就是系统后台会根据市民提供的信息进行智能匹配,提供就近的接种点供市民选择,目前我们这个系统上线以来,已经有超过十万的市民成功预约,我们用信息化的手段,最大程度方便市民尽快接种到疫苗。

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依托信息化支撑,产前诊断筛查服务也得到了加强。通过产前筛查与诊断管理系统,妇产科医生花费几分钟,就能为患者快速开具产前诊断检查单,大幅缩减了患者等待的时间。同时,涉及抽血检查、临床检验、结果反馈等产前诊断多个环节的相关信息,都可以利用这个平台进行一站式查询,大大提升了诊疗效率。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 田新华:我们多学科协作,结合我们的产前诊断,检验科,超声影像的信息汇聚,我们的信息中心将第一时间,把这些信息进行一个整合,提高健康监查和服务的重要环节。

发挥信息化在医疗、管理、服务方面的驱动作用,我市不断改善群众的看病就医体验,同时,我市着力促进医疗技术水平高质量发展,提高疾病救治能力。

柔性引才升级设备 提高医疗救治水平

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手术室,胸外科团队正在操作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为患者进行肺癌肿块切除手术。外科医生不用手持器械,而是通过信息化操作台,观察立体腔镜的手术画面进行操控。和传统手术相比,机器人可以让医生的手更巧、眼更亮,在狭小的空间内,完成更加精细的操作,让患者术后恢复更快速。从2019年启用至今,第一医院已完成633台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手术的应用范围也从胸外科,拓展到多个科室。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 张福星:因为受到疫情的影响,我们想更多地在这一些检验检查设备,在技术软件方面,包括我们信息方面,能够提供更好的更新设备,目的就是提高整体的医疗救治水平和服务能力。

医疗水平如何,人才是关键。目前,我市挂牌成立了37个名医工作室,柔性引进国内顶尖和一流人才及其团队200人。专家团队定期来厦开展门诊、手术、教学指导,提升了我市的医疗技术水平和科研能力。

今年,我市还将加大高层次卫生人才评审激励力度,进一步做实做强“名医工作室”、“双主任制”等柔性引才项目,鼓励医疗卫生机构更大力度柔性引进使用国内外知名医疗专家。同时,优化区域共建、继续教育、科研合作等医教研融合培养人才方式。

市卫健委主任 姚冠华:我们要落实健康厦门的政策,加强疾病的预防,提升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肿瘤的早期筛查的能力。同时要扩大产前诊断的服务的供给。对于老年化这个问题,我们要增加公立医疗机构 医养结合的床位,同时要开展安宁疗护等健康的服务。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