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进校园”活动开出清单 规范管理迈入轨道

厦视直播室 2021-05-19 20:48:47

2021-05-19 20:48:47

  厦门市教育局公布社会事务进校活动清单:共计20项 包括防灾减灾、交通安全等方面

  各类活动进校园繁多,让学校不堪重负。针对这一普遍存在的问题,近日,厦门市教育局提出了解决方案,公布了厦门市中小学校社会事务进校园活动清单,总共20项,今后,未列入清单的活动不得开展。进校园活动清单能否真正为孩子们减负?引发厦门老师和家长的热议。

  厦门市教育局日前明确了20项进校园活动事项,包括:防灾减灾主题教育、交通安全教育、禁毒宣传教育、反恐宣传教育、消防安全教育、安全宣传、学校传染病防控、地方性疾病监测、学生营养状况监测、急救知识、家庭教育公益讲座、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生活垃圾分类、闽南方言与文化、戏曲、诚信教育等进校园。这是厦门贯彻落实《福建省中小学教师减负清单》,按照“能合并的合并,能取消的取消,能精简的精简”原则,汇总梳理出来的清单。

  厦门市教育局还要求各区教育局及时发布本区清理后的社会事务进校园活动保留清单。各中小学对照清单项目按有关要求开展活动。今后,未列入清单的活动不得开展。‍

  早在去年7月,福建省教育厅就发通知,要求切实减少进校园活动,对各类活动进行严格把关,坚决防止违背教育规律、影响教育教学秩序的活动进入校园;对上级组织安排的进校园活动,不得层层加码、扩大范围、增加环节、延长时间,避免对学校和教师随意提出要求,杜绝强制摊派与教育教学工作无关的活动和工作。

  厦门对于进校园活动列清单,不少老师和家长表示欢迎,认为学校终于可以减减负了。

  家长:太多了。

  家长:现在小朋友其实课也还蛮重的,就可以去掉一些没有必要的事情。

  也有家长认为,学校不是关起门来办学,很多进校园活动也拓展了孩子们的眼界,增加了孩子们知识储备。

  家长:现在学生毕竟要求全面发展嘛,所以的话我觉得有些活动是有益于学生进行发展,所以我觉得这个是可行的。

  思明区某公办中学德育处的骆主任表示,过去各种部门主办的活动进校园,学校是没有选择权的。有的家长不理解,抱怨学校三天两头搞活动,其实,学校是“夹心饼干”,两头受气,有苦不能言。现在,清单可以帮学校挡住一部分活动。但清单的执行还需落在实处,目前只罗列了哪些活动可以开展,对于具体如何开展,还没看到实施细则。不少家长也表示,清单之外的活动学校也未必能拒绝,对这份清单能否执行到位心存担忧。

  家长:我觉得活动还不少。

  家长:注重孩子的这些身体健康一个综合性发展,不会说单一让他只是做一个学习的工具而已。

  家长:像我们家小宝宝我觉得学业上已经是挺辛苦挺累的,其他多余的扩展可能承受不了

  某小学校长也表示,公布清单的积极意义在于,从源头上把好关,精挑细选进校园的活动。减少学校的非教学负担,才能营造清静净心和潜心育人的校园环境。但有些活动关系学校考核,学校不敢说“不”,要从评价考核上给学校“松绑”,学校才有说“不”的勇气。

  【新闻观察:“进校园”活动开出清单 规范管理迈入轨道】

  问题1:我们知道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的目的是为了减轻中小学教师的负担,现在市教育局对此开出了清单,你觉得能减负吗?你看好吗?

  问题2:从这些进入校园的社会事务都与社会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如何进校园?其实也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问题1:教育部门开出的这份清单,我想可以理解为一张白名单或是一道防火墙,对于哪些具体的社会事务能够进校园划出了清晰的界限。这当然是一件好事,虽然我们不知道有多少其他的社会事务被拒绝在校园之外,但是与过去相比,社会事务对老师造成的负担开始在减轻了;同时更有指标意义的是,教育部门在社会事务进校园这件事上有了更充分的话语权,迈开这一步,意味着社会事务进校园纳入了一个规范化的轨道,今后我们可预见的是校园里与教育教学无关的社会事务还会继续减少。

  问题2:说到进校园,我们常常会讲“教育要从娃娃抓紧”“小手拉大手”,一方面,许多知识常识在孩子小的时候,教育效果会更好;另一方面,通过孩子可以影响到一个家庭。但是,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我们的进校园其实是要有门槛的,是要见实效的,而不能搞形势主义。在这份清单中,还列出了进校园的开展方式,20项事务中,除了涉及三项疾控部门的健康采样监测之外,有一项是兴趣班或是选修课,还有一项是网络答题和知识竞赛,而剩余的15项开展方式都和讲座或是主题班会有关,这样的进校园效果会怎么样呢?再一个这20项的清单,我们是不是还可以做一个工作就是合并同类项,比如涉及到法治类的,有法治宣传、禁毒教育、扫黑除恶、扫黄打非;涉及到安全类的,有防灾减灾、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安全生产等,这些内容分头进校园,是不是也反映出了在进校园这件事上,还存在着事出多头,校园受累的问题。这是我们继续减负,提高进校园质量努力的方向。如果我们再思考一下,如果进校园的这些知识、常识,真的是我们的教育所必要的,我们是不是可以把这些内容真正转化渗透进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这不仅可以减少校园的负担、解放这些部门的压力,也真正能够达到社会事务进校园的目的,那就是让我们的孩子成为更好的人。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