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校区厂区创新节水机制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厦视新闻 2021-05-13 20:04:50

2021-05-13 20:04:50

5月9日到15日是第30个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主题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节水型城市”。厦门是一座资源性缺水的城市,85%的原水依靠市域外调水,节水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近年来,厦门市不断强化用水管理,倡导各行各业加强节水意识,挖掘节水潜能,力争今年复评节水型城市。

在华侨大学厦门校区,生活污水、食堂废水都是宝贵的资源。在校区内,记者看到两种输水管道,除了普通的白色自来水管道,另一种绿色管道里是用来冲厕的中水,这些中水全部由污水处理而来。校园污水经过学校地下一个全埋式的污水再生水处理站,在循环水池、膜系统等作用下,最终生成中水,可循环用于冲厕、景观补水等校园生活用水中。依靠这套中水处理系统,华侨大学每年可节省约68万吨水、400万元的水费。

华侨大学后勤与资产管理处副处长 陈江:中水系统跟自来水系统分开。处理完了的(中水)再回归到学生宿舍有效节约了自来水的供应量。我们也每年不定期地(举行)大概有三四期的,这种节水的宣传活动,有一部分是通过知识竞赛的形式,通过这些培养学生的节水理念。

除了中水回用,在生产制水方面,厦门市不少水厂也推出创新举措,降低自用水率。原先,按照水厂建立初期设计,杏林水厂每100吨的进厂水中会有5吨的生产废水被浪费,而现在,厂内建设了污泥处理系统,实现生产废水再生利用。制水产生的沉淀池排泥水等废水经过污泥处理系统的一系列工艺处理后,可实现泥水分离,分离后较为清澈的水又可以作为原水,重新进入水厂制水系统,从而实现回收利用、“变废为宝”。

杏林水厂副厂长 陈介聪:我们水厂这套系统是在2019年7月建成投入使用,排泥池这部分大概(一天)会产生5000到6000吨的生产废水,大概95%的(生产废水)会重新作为原水的一部分,重新回到水厂的制水系统。

通过多措并举,厦门市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持续巩固和深化“国家节水型城市”建设成果。近年来,我市结合市政提升、道路改造、地铁建设等工作,大力推进老旧市政供水管网改造和老旧小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2017至2020年期间,全市共完成190.8公里老旧供水管网改造,有效降低了管网漏损率,提高了供水安全性。我市还把海绵城市建设作为城市功能不断升级优化的新路径,截至去年有2000多项建设项目践行海绵城市理念,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城市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此外,我市已出台《厦门市水资源战略规划(2015-2030)》等节水法规和政策文件,并开展水平衡测试等多项工作,严格把控城市用水。 2020年,全市万元GDP用水量为11立方米,比2015年下降39%,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也比2015年下降了38%,节水成效显著。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