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观察|这件大事,总书记扭住不放

新华社 2021-05-13 09:16:03

2021-05-13 09:16:03

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南阳市考察,特地考察了当地依托月季、艾草等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情况。

5月,河南,月季、艾草;

4月,广西,葡萄、螺蛳粉;

3月,福建,茶、沙县小吃;

2月,贵州,苗绣、蜡染……

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考察足迹,留下一串特色鲜明的“产业”印记。

当前,我国正处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两大战略的衔接期。随着“三农”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地方考察调研重点,也从“访贫问苦”转变为“谋划振兴”。

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有效衔接。

犹记得,柞水木耳炒云州黄花、德胜马铃薯配宁夏安格斯牛肉……网友们把习近平总书记这几年调研过的农副产品,制作成一张“小康菜谱”,提炼出产业扶贫的中国经验。

产业扶贫的先行探索,夯实了农村的物质基础,为乡村振兴积累了宝贵经验。

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过渡期内要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保证产业帮扶不能“脱链”。

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对脱贫地区产业帮扶还要继续,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促进产业提档升级。

从总书记近几次考察调研安排,不难看出,“技术含量”很高。

在福建星村镇燕子窠生态茶园,总书记强调,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在桂北乡村,总书记谈到,学习掌握科学技术,用知识托起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做好产业衔接至关重要。补齐短板、激发活力,让走出贫困的地区得到持续发展,便是产业扶贫到产业振兴的应有之义。

——起步优先。

五年看头年,起步很关键。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开局之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有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2021年的乡村振兴,最重要的关键点在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一方面保证粮食安全,一方面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乡村振兴的“起跑”与“提速”打下坚实基础。

产业振兴便是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驱动力。抓产业,就把住了关键点。

乡村振兴是一篇气势恢宏的大文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二十个字的总要求,反映了乡村振兴战略的丰富内涵,不仅需要统筹安排,也要有序推进。

“聚焦阶段任务,找准突破口,排出优先序”。

起步之年,频繁考察调研产业振兴,探索产业发展脉络,谋划产业发展下一程,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抓住“牛鼻子”,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的治国理政科学思维方法。

——城乡融合。

刚刚公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与2010年相比,我国城镇人口增加23642万人,乡村人口减少16436万人。

过去十年,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深刻认识到,仍有5亿多中国人扎根乡村——不管工业化、城镇化进展到哪一步,城乡将长期共生并存。

“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我们应该通过振兴乡村,开启城乡融合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在总书记看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乎乡村几亿人携手迈入现代化。

此次人口普查,国家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部分乡村户籍人口在城镇落户的意愿下降,特别是乡村振兴包括脱贫攻坚取得成就以后,有一部分人还愿意留在乡村。

不管是要求新农村建设“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还是强调“乡村振兴也需要有生力军”“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也不能衰落”“‘城镇化’和‘逆城镇化’要相得益彰”,习近平总书记“要把乡村振兴战略这篇大文章做好,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的要求,鲜明而坚定。

振兴农业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立足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使农村富余劳动力成为涌动的活水,将为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创造有利条件。

——因地制宜。

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指出,乡村要振兴,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是关键。

3月23日,习近平在福建考察。新华社记者 王晔 摄

因地制宜,贯穿乡村振兴全过程。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幅员辽阔的中国农村,产业区域性特征和结构性特色与生俱来。

江苏镇江世业镇的草莓、湘西的柚子、黑龙江伊春的蓝莓……总书记考察调研的农作物种类各异,却因在适宜的环境中滋养,生机无限。

“在农业上,‘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1988年,时任福建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在闽东九县调查时,写下了这样的心得。

发展产业要符合乡土农情,因地制宜,才能让土地真正地孕育丰收和富裕。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先要按规律办事。”

“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因村制宜,精准施策,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健康发展、各美其美,各色产业的勃兴、起势,点亮中国乡村振兴的璀璨前程。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