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爱心厦门”标刻文明高度 提升治理效能

人民网 2021-04-19 11:57:46

2021-04-19 11:57:46

一、背景和起因

厦门市自2019年12月26日召开“爱心厦门”建设动员大会以来,大力实施“爱心厦门”建设,坚持科学谋划、着力探索创新,全市上下爱心行动蓬勃发展,爱心机制不断健全,“爱心屋”建设获得中残联肯定,创建重特大罕见病帮扶机制,全市处级以上党员干部与困难群众“爱心结对”实现“全覆盖”,让爱心在厦门这座城市上空恒久激荡。

二、做法与经过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健全体制机制,汇聚起“爱心厦门”建设的强大动力。

一是高站位谋划。把“爱心厦门”建设作为厦门市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作为提升城市精神高度和人文内涵的重要抓手﹔召开“爱心厦门”建设动员大会,出台《关于“爱心厦门”建设工作纲要》并配套制定“五大爱心行动”(“爱心助残”行动、“爱心敬老”行动、“爱心济困”行动、“爱心扶幼”行动、关爱特殊岗位工人行动)和“四项工作机制”(开展爱心结对机制、倡导爱心捐献机制、优化爱心志愿服务机制、营造爱心文化机制),共计152条具体措施,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建设、改善民生工程、深化文明创建等工作有机结合、全面谋划。党委政府和政协同步推进,将“爱心厦门”建设纳入市政协专题协商议题,面向2035年开展“爱心厦门”顶层设计,提出深化“爱心厦门”工作机制,打造厦门样本的建议案。

二是高规格推动。成立“爱心厦门”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第一副组长,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主要领导和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市委副书记任执行副组长,形成强有力的领导力量。坚持以上率下,市领导带头开展2020年元旦期间“爱心结对”首次上门走访慰问活动,集中开展了5次上门走访慰问活动,带动全市党员干部、基层党组织踊跃参与,形成社会参与、全民共建的良好氛围。全市6159家社会组织、4000多支志愿服务队、各宗教力量积极行动,共建“爱心厦门”。

三是高标准建设。突出建章立制,制定了“爱心厦门”建设群众工作手册、“爱心屋”建设运营服务指南、爱心基金管理办法等30多份政策文件,为工作顺利推进提供制度保障。突出统筹落实,市委分管领导每两周主持召开市爱心办例会24次,组织各类专题调研32次,建立“例会+督办单+周报”工作机制,实现各项目标任务“早落实、实落地”。突出齐心协力,采取“矩阵式管理”,各主体单位负主责、起引领,其他相关部门配合协作、共同推进,并随着“爱心厦门”建设领域的拓展,逐步将民宗、司法、群团、等近10个单位纳入主体单位,夯实工作力量。

三、成效与反响

全市各级各部门把弱势群体的冷暖放在心上,倾情倾力为最需要帮助的社会群体办实事、解难题。

一是爱心结对帮扶困难群体。建立“一对一”的结对帮扶机制,实施重病住院、子女辍学或待业、意外灾害、家人去世、重大节日“五必到”,汇编各项帮扶政策印制《“爱心厦门”建设群众工作手册》,设置爱心联系卡,建立动态跟踪调整机制,确保精准帮扶、有效帮扶。目前,全市7762名党员干部和3913个党支部、133个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爱心结对,慰问帮扶金额累计超过1200万元,打通党群联系、干群联系“最后一米”,为困难群众送上“雪中炭”。

二是“爱心屋”建设助力残疾人就业增收。在机制上“求创新”。建立了“市区共管、以区为主,残联主管、区级主责,不同模式、务求实效”的管理体制,出台《厦门市“爱心屋”建设实施方案》,明确“爱心屋”的目标定位是“打造成促进残疾人就业增收和社会各界献爱心的重要平台”,实施重度残疾人可安排共同生活的亲属上岗等多项针对性措施,从机制上保障“爱心屋”长久良性发展。目前,全市建成“爱心屋”46家,实现全市各镇(街)全覆盖,东孚爱心街于9月1日正式启用,共安置残疾人(含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属)134人,通过线上、线下多平台销售实现营业总收入1818.1万元。在实效上“下功夫”。为全面深入了解“爱心屋”运营情况,省委副书记、厦门市委书记胡昌升实地调研“爱心屋”,走访慰问上岗残疾人,指导“爱心屋”运营再提升、再优化。针对爱心屋运营伊始出现的具体困难问题,市委分管领导8次召开市爱心办例会进行专题研究,专门走访厦门烟草专卖局协调“爱心屋”售卖香烟事宜,从市区和各成员单位形成合力、供货配送保障、协调税收优惠、源头保障残疾人基本救助福利等多方面予以协调解决。目前,“爱心屋”总体运营良好,营收增长明显,协调10余家爱心企业提供优惠货源,2家物流公司提供物流保障,号召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结合“双报到”到“爱心屋”开展精准帮扶,鼓励助残消费奉献爱心。

三是为特殊岗位工人提供暖心服务。设置投用“交通一家亲”爱心驿站287个,面向环卫工人设置了521个环卫工人爱心驿站,满足90%的一线环卫工人工间休息需求,基本实现每一公里半径范围内覆盖1个环卫驿站,辐射范围和功能服务位居全国前列,被多家中央级媒体报道。推动环卫公寓建设,已改造22座清洁楼作为环卫公寓,为环卫工人提供近百套公租房,着手制定《厦门市一线环卫工人住房租金补贴实施方案》,缓解老城区环卫工人住房困难问题。为全体环卫工人购买“五险一金”,并补充意外伤害保险(保障额度60万元以上)。组织发动全市各单位部门与爱心驿站开展“一对一爱心结对”活动。举办慰问活动15场,发放慰问品(金)一百多万元。

四是爱心济困补齐社会保障短板。向“难点”探索。针对重特大罕见病患者是困难群体中的困中之困,家庭和社会负担长期艰重,厦门市积极发挥特区引领带动作用,将帮扶重特大罕见病患者作为“爱心济困”的重点对象,在全国率先推出“医疗保障+慈善捐赠”的重特大罕见病综合救助新机制,将爱心医保与社会救助有机结合、资金补助和药品援助互为补充,首批救助3名罕见病患儿共筹措爱心资金近80万元,被人民网、搜狐网等多家媒体登载,社会反响良好。向“堵点”攻坚。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明确“爱心济困”帮扶对象涵盖残疾人、困境青少年和儿童、老年人、失业人群、生活困难群体,出台《厦门市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办法》等政策法规,总投入金额达4.25亿元,帮扶对象6.4万人(户)次。向“爱点”汇聚。设立“爱心厦门”专项基金,出台《“爱心厦门”建设专项基金管理办法》,引导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爱心捐赠,累计接收捐款人民币1972.1万元。向“薄弱点”发力。积极关注社会大众精神健康,将精神残疾人群体纳入“爱心厦门”的重点关爱对象,发动社会资源、依靠专业力量,依托“爱心厦门专项基金”、专业志愿服务、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有效关爱精神残疾人群体。围绕“把厦门建成高水平健康之城”的目标, 加大精神心理疾病治疗、康复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专业人员培养配备,开通抑郁症诊疗绿色通道、筛查评估等,提升全市心理卫生服务能力,提高全民心理健康意识。

五是助力疫情防控阻击战。制定抗“疫”措施。出台《关于印发“爱心厦门”助力“战疫”五项行动的通知》等文件,制定具体工作清单,发出《“爱心厦门”助力战“疫”爱心捐款倡议书》等,让“爱心厦门”更好发挥暖民心、聚人心作用,更好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组织抗“疫”宣传。收集和推广爱心主题歌曲38首,收到各类文艺作品856组。其中爱心歌曲《让爱点燃希望》被中国音协评为“全国优秀抗疫公益歌曲”。运用全市约1.4万块户外视频开展“爱心抗疫”、复工复产公益宣传,张贴爱心厦门和抗疫主题宣传海报近40万份,发放防控疫情宣传单近80万份,推送防控知识短信1000万余条,制作悬挂防控疫情宣传标语2万余条。开展抗“疫”服务。发挥“志愿服务110”作用,在志愿厦门公众号新增“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栏目,全市各级志愿服务组织发布各类疫情防控项目658个,开通心理热线24条,发动30余万人参与“志在战疫,愿爱无疆”主题活动。组建“厦门青年外语志愿服务队伍”,共发动102人,涵盖英法德意俄等7种外语。全市各区爱心办参与“一对一”关爱一线医务人员及其家属的志愿者达844人,慰问一线医务人员及其家属1808人次。发动抗“疫”捐赠。市红十字会接受社会捐款4528.72万元﹔市慈善总会“助力武汉·抗击疫情”累计接收捐款人民币2454.64万元﹔接收物资27批次,价值人民币973.17万元。同时,全市累计20.78万名党员捐款1983.86万元,另有5.51万名党员通过爱心捐款等向慈善机构或湖北、武汉等地捐款1341万元。

六是涵养向上向善的爱心风尚。注重宣传发动,传播爱心理念,营造向上向善的浓厚氛围,汇聚更多爱心力量参与“爱心厦门”建设。传播爱心理念。启用“爱心厦门”标识,推动“爱心厦门”标识作为“爱心屋”“爱心驿站”“爱心广场”等设施的统一标记,在各种爱心场合广泛使用,传播爱心理念。开通“爱心厦门”微信公众号,及时宣传“爱心厦门”建设工作好做法、好成效。组织“爱心厦门”公益广告征集,利用市广告协会近百家会员单位广告载体,在车站、码头等人员密集区,发布“爱心厦门”宣传广告,营造浓厚爱心氛围。打造爱心景观。结合“岛内大提升”工作和筼筜湖片区“文化大提升”项目,将白鹭洲西公园打造成爱心主题公园。向社会发出爱心公园建设倡议书,征集爱心公园金点子、好点子,共征集爱心公园、爱心雕塑创意点子300多条,爱心雕塑意向、作品49件。通过“爱心厦门”微信公众号向社会开展“爱心公园爱心雕塑创意点子”网络投票,评选出5个“金点子”、23个“好点子”。委托厦大等3所高校组织编制筼筜湖区爱心雕塑专项规划,经专家评审、专题研究等,目前正在深度优化爱心雕塑和爱心文化长卷,并拟对征集到的雕塑方案形成雕塑库,有选择的供全市的景点、医院、公园、社区等合适的公共场所选用。将首辆台胞个人名义捐赠的已退役“宏和号”采血车保留改造成“爱心采血屋”,作为“爱心厦门”建设宣传载体,并打造以其为主体的“爱心小公园”,续写善行义举。组织开展“爱心厦门”十佳歌曲、十佳歌词等征集活动,共收到参赛歌曲150首,歌词375首,获奖作品收录成盘。组织开展“爱心厦门你我同行”征文活动,征集文章312篇,遴选出60篇优秀作品编印成书,共有30篇作品获奖,形成了强大的正能量。弘扬爱心典型。制定了《“爱心厦门”建设先进典型褒扬办法》。

四、探讨与评论

建设“爱心厦门”,是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市民的民生工程﹔也是落实社会共建共治共享、提升城市精神高度与人文温度的民心工程,有着坚实基础和重大意义。

“厦门,是一座聚满大爱的城市”——这是网友们的一致评价。“厦门人的热情与热心,真的让人暖到了骨子里,让这座城市充满了文明之光。”一座城市,最美的风景是人,最隽永的力量是爱。热情友善、守望相助的厦门人已成为文明城市外在的美和流动的美,爱心力量已成为消弭社会矛盾、创新社会治理的有力抓手。爱心的润泽,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将矛盾消解在萌芽状态,提升了社会治理效能。新时代应有新担当。我们要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在加强人文关怀、弘扬爱心文化、融洽人际关系、营造城市软环境上继续加力,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使厦门的爱心氛围日臻浓厚、爱心事业蓬勃发展。站在新的起点上,厦门,这座荣膺六连冠的全国文明城市,将以涌动的爱心铺就文明的底色,用永不停歇的爱心接力,用恒久不息的爱的力量,托起城市的美好未来。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