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十四五”|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坚持系统观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化改革开放和推动现代化建设看作一个整体,推动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相结合、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统筹、协同发展与协调发展相融合、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相统一,是对世界历史发展趋势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是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和战略性布局,是坚持系统观念的生动体现,为实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和方法基础。
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相结合,统筹好、利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保持较大程度的开放性,是系统提升自我调节能力、实现整体有序进化的重要方式。就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关系而言,中国经济是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经济构成了中国经济的大气候、大环境、大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力快速提升,其重要原因就在于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浪潮、加入国际大循环,充分利用世界市场的资源、资金、技术、信息和管理经验,提升了生产力发展水平,形成了“世界工厂”的发展模式。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特别是由于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和发展的威胁,新冠疫情的深远影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极大增加了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新发展格局下,国内大循环和国际大循环相互影响、不可分割,要科学把握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势,增强发展政策的前瞻性和全局性。
一方面,必须不断提升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水平。实践证明,“两头在外”、对全球价值链过分依赖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应充分利用超大规模的经济优势,通过创新驱动和内需拉动挖潜赋能,推动“以外促内”转向“以内促外”。
另一方面,必须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国内大循环不是封闭的内循环,而是与国际大循环高效联通的经济系统,应充分发挥国际资源、国际分工、国际市场对于促进国内生产发展、增加劳动者就业、推动产业链和价值链升级、倒逼经济体制改革等方面的作用,在高水平的“引进来”和“走出去”中形成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格局。
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统筹,优化国内大循环的结构体系
不同要素在系统内部的层次、地位、功能是不同的,其中关键部位的关键要素及其内部矛盾往往直接决定着系统的性质、影响着系统的发展方向。构建新发展格局,就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牢牢抓住畅通国内大循环的这个主体,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核心问题方面寻找改革突破口,破除影响社会总生产和总需求有效衔接的顽瘴痼疾,全面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首先,重视经济体制改革的“火车头”地位,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使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产权制度更加明晰、要素流动更加通畅、公平竞争机制更加健全,真正把我国经济制度优势转化为经济治理效能。其次,发挥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的作用,不断完善科技创新机制,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实现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使理论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实践创新成为推动产业链优化升级、畅通经济循环、创造高质量需求的动力。最后,以扩大内需战略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点,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环节堵点,强化企业作为最重要市场主体的地位,实现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有效衔接,不断扩大和畅通社会再生产循环,优化国内大循环的布局。
协同发展与协调发展相融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动态均衡
要素关系在系统中的作用往往大于要素实体本身的作用,处理好要素关系才能使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构建新发展格局,仅仅依靠单个领域、单个层次的改革难以奏效,畸重畸轻、单兵突进、顾此失彼更不可能成功,必须充分认识全国一盘棋的重要意义,对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进行全面统筹,既要使各种要素各归其位、各显其能、各尽其用,又要促进各要素密切配合、有机联动和协同发展,促进各方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方面,要不断健全市场制度体系,坚持平等准入、公正监管、开放有序、诚信守法,形成高效规范、公平竞争的国内统一市场,促进人才、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的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为多元市场主体公平参与市场竞争、自主实施发展战略创造良好环境。以内循环之名搞自我封锁和地方保护主义的想法和做法都是错误的,自行其是、我行我素的任性决策,只顾自己、不顾大局的“自了汉”式作风,最终只会在自我封闭中绊住发展的步伐。另一方面,要善用“木桶原理”,注意补短板、强弱项、补漏洞,辩证把握“轻重缓急”与“协同推进”的关系,因时、因地、因势做好经济社会工作。
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相统一,实现经济安全、健康、有序发展
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加速”“脱域”“时空压缩”等现代性效应日益突出,全球化在为世界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风险挑战,世界日益成为一个高度复杂的混沌系统和风险系统。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统筹安全与发展两件大事,推动经济安全、健康、有序发展。
首先,树立总体安全观,保持战略定力、战略自信和战略耐心,统筹国内与国际两个大局,处理好发展与安全、开放与安全的关系,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其次,强化忧患意识,突出底线思维,加强经济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牢牢抓住改革发展的主动权,有效防范“黑天鹅”“灰犀牛”事件,警惕负面的“蝴蝶效应”和“多米诺骨牌效应”,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最后,增强斗争精神、提升斗争艺术,要做到事前充分估计困难,事中深入思考风险,事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不是既有的僵死事物的堆积,而是普遍联系、无穷交织、不断运动发展的过程和整体,这就要求反对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看问题的形而上学,用联系的动态的系统的方法分析事物和解决问题。坚持系统观念,有效提升经济社会各领域各层次各阶段发展的整体性、协同性、协调性和安全性,推动形成新发展格局,我们就能凝聚起改革发展的强大力量,更好地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世界经济的稳定繁荣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