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沧微电影《有灵魂的画》走红,创新传播手段成为党史学习教育亮点
海沧区全民国防教育馆中的英烈肖像墙。
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学生陈力从小有个从军梦。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参与了为海沧革命烈士陵园的烈士画像的公益行动,通过寻访烈士家属、瞻仰烈士陵园,与退伍老兵促膝交谈,他经历了一次次的心灵震撼,画出了一幅幅神形兼具的烈士头像。此后,陈力也毅然决定报名参军,实现了自己的军营梦……由海沧本土真实题材改编的微电影《有灵魂的画》讲述了这样一个动人故事。
不到24小时浏览量突破300万
近日,微电影《有灵魂的画》在网络上走红,它由新华社通过短视频专线、县级融媒体专线、新媒体专线向全国媒体播发,腾讯、新浪、网易、百度、封面等多个平台同步热播。据不完全统计,微电影《有灵魂的画》被13家媒体采用,其中,新华社客户端总浏览量不到24小时就突破300万,截至目前已突破350万。
“观看《有灵魂的画》是一次很有意义的党史学习,这样的传播方式符合大众口味,令人印象深刻,提醒我们要时刻牢记历史,向党和人民英雄致敬!”海沧区政协委员高进展说。
先谋后动,动则必成。今年清明期间,海沧区委宣传部提前策划,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充分发挥革命基点村、烈士陵园、国防教育馆等红色资源优势,通过新华社平台报道发酵,“今日海沧”推出系列报道,中央省市媒体积极转发,让“家国”更加深入人心。
让党史学习教育“活”起来
在业界人士看来,在短视频流行的时代,感人的故事每天都有很多,但微电影《有灵魂的画》能在短时间内达到数百万的浏览量,显然不仅是因为题材感人,还有故事背后蕴含的深刻内涵和力量,能够激起观众强烈的共鸣。
微电影《有灵魂的画》故事的原型,就蕴含着震撼人心的力量。时间回到2017年12月22日,位于海沧区东孚街道的海沧区全民国防教育馆正式开馆,人们在馆内发现,英烈肖像墙上,有5名烈士的肖像不是照片,而是素描像。原来,这5名烈士没有存世照片,海沧区民政部门特地请来王峻峰等人物素描领域的专家,历时两个多月的走访,通过家属和乡亲们的记忆,在10天内完成了5幅素描照。
“父亲一张照片都没留下,政府不仅为他画了素描像,还做了英烈牌,希望能有更多人来国防教育馆了解这段历史。”再见到亲人的样貌,烈属杨陈春百感交集。
在海沧街道干部、转业军人彭文斌看来,英烈事迹不仅要让人听得见、看得到,还要记得牢。海沧通过微电影的形式广泛传播英烈事迹,让每一个人内心有情怀、眼中有家国,非常值得提倡。
事实上,微电影《有灵魂的画》在网络上蹿红,只是海沧充分运用红色资源打造“行走的课堂”,让党史学习教育“活”起来的一个缩影。在海沧,党史学习教育通过理论宣讲轻骑兵、推出八条推荐参观学习线路等形式,不断走深走实。
未来,海沧将结合“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内容、形式、方法创新,推动红色学习走深走实、红色宣讲凝聚人心、红色阵地用好用活、红色文化营造氛围,让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链接】
党史资源
滋养一代代海沧人
清明前后约5500人次前往海沧革命烈士陵园祭扫
今年清明节期间,海沧区充分运用红色资源,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积极开展缅怀英烈、国防教育等活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精神,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
记者了解到,清明前后,海沧区机关事业单位代表、少先队员、烈士遗属代表和部分退役军人等约5500人次前往海沧革命烈士陵园祭扫,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史学习教育。
丰富的地方党史资源滋养着一代又一代海沧人,也激励着更多海沧人奋蹄向前。记者从海沧区获悉,海沧再现“参军热”,今年春季征兵,海沧区新兵大学生达到100%,其中有28位是“00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