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心飞”变“闹心飞”,航司套路终将套住自己

人民日报 2021-04-07 10:09:13

2021-04-07 10:09:13

4月5日,央视曝光了国内多家航空公司“随心飞”类机票套餐服务问题。标榜“周末不限次”“国内随心飞”的“随心飞”和“快乐飞”在实际执行中往往出现机票不好兑换的情况,“随身飞”变身“难起飞”;还有不少消费者在兑换机票后遭遇了航班被取消、被调整等问题,投诉时却不受重视,人工客服难以拨通,“快乐飞”反而成了“闹心飞”。

央视曝光后,不少用户“现身说法”,吐槽比惨。有人称,在购买南航“快乐飞2.0”短短三个月内遭遇14次航班变动,更曾有过一次航班变动三次的惨痛经历,无怪乎网友吐槽“快乐飞是航空公司快乐,而不是你快乐”。

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整个航空业遭遇“黑天鹅”,而类似“随心飞”类机票促销活动,恰恰是航空公司为应对危机而展开的自救行动。花费三四千元购买“随心飞”,就能在一段时间里、一定条件下,不限次数飞行。通过这样的形式揽客,既能以低价策略吸引消费者首选航空形式出行,又能提前锁定现金流,回笼资金。在飞机上座率本就不高的形势下,通过“让价”惠及消费者,更能在无形中为航空公司赚一波口碑,可谓一举多得。

然而,对于航空公司来讲,类似产品终究是“赔钱赚吆喝”。这些产品的平均客单价在八九百元左右,用户飞个三四次就回本了,这也就意味着用户飞得越多,航空公司就亏得越多。尤其是随着疫情形势缓和,出行人次增加,航空公司为了不损失普通旅客,就不得不限制“随心飞”旅客兑换数量,从而导致“随心飞”服务质量大打折扣。

诚然,航空公司不是慈善机构,没有义务做亏本买卖。但既然推出了“随心飞”,和消费者签订了协议,那就理应遵循诚信原则,明示机票兑换数量,而不能任由自己随意设定、肆意更换,让消费者购买了服务却无票可买。

有困难时想借助消费者渡过难关,形势好转时却通过设置种种障碍,试图将用户一脚踢开,这样的吃相未免过于难看。如今,航空公司一方面通过暗箱操作挤占“随心飞”兑换名额,甚至还有专门针对“随心飞”的“无票”套路;另一方面又在继续推出升级版的“随心飞”套餐继续收割,可谓是不厚道到了极点。

金杯银杯不如消费者的口碑,诚信经营和良好服务是企业赢得消费者信赖的根本途径。类似套路满满的“随心飞”套餐,以牺牲用户的体验来攫取利益,最终只会套住自己,得不偿失。相较于去年还需拼手速抢购的“随心飞”套餐,今年升级版的套餐并没有引起太大的水花,无疑就是明证。

如今,随着高铁运输网的完善,航空出行的竞争优势本就日益减弱。想要真正获得竞争优势赢得市场,航空公司不妨少一点套路,多一点真诚。“随心飞”的游戏,玩不起就别玩!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