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荣光 南方之强(一):建设一流学科 培养一流人才

厦视新闻 2021-03-31 19:51:22

2021-03-31 19:51:22

今年4月6日,厦门大学将迎来百年华诞。作为一所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一百年来,厦门大学培养了一批批杰出人才,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开放办学等方面硕果累累。从今天(3月31日)起,《厦视新闻》推出三集系列报道,聚焦这所高等学府历经百年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一直以来,厦大始终把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作为办学的首要任务。如今,厦门大学已经构建起了门类齐全、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朝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双一流”高校迈进。

眼前这台由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自主研制的检测仪器,叫做电化学宽场拉曼成像仪。不管是食品、药品,还是新能源材料、生物细胞,只要放在它的显微镜下,就可以获得实验样品表面化学组成成分的分布图像。其实,像这样的自主研发仪器,在化学化工学院的实验室里并不少见。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学院累计申请的仪器类发明专利超过了两百项,其中部分仪器在功能性、创新性上处于业内领先水平。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 任斌:比如像我们这边颜晓梅教授,她做的纳米流式光谱仪,这样的一个仪器,实际上现在都已经卖到了美国。

一边创新研发仪器装置,学院一边还积极探索、攻坚克难,破解新兴产业中关键材料的“卡脖子”难题。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 任斌:做一些隔膜材料比如像陶瓷隔膜就是做电池正负极之间的那一层隔膜层,也做电池封装的那层铝塑膜,现在都属于我们所讲的“卡脖子”的技术这些问题,所以我们现在真正在国内,能够把这两个隔膜材料实现了国产化。

历经卢嘉锡、蔡启瑞等几代大家名师开拓耕耘,目前,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已经成为化学化工领域重要的科研基地和人才摇篮。不仅率先在国内高校设置化学生物学本科等多个专业,还依托近20个国家级、省部级平台,开展基础理论研究与产业化实践,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化学化工学院的发展历程,正是厦门大学学科建设的一个缩影。如今,厦门大学已经形成了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艺术科学等在内的完备学科体系。2017年,厦门大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同年化学、海洋科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5个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截至今年1月,厦门大学共有18个学科,进入世界知名的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全球前1%,其中化学和材料科学学科进入全球前1‰。

一流的学科,培养一流的人才。以2014年厦门大学启动的国内首个“研究生田野调查基金项目”为例,截至目前,“田野调查”共设立200多个项目,涉及历史、社会、人类等多个学科领域,共有30多个学院的学生参与其中。2019年6月,社会与人类学院2017级博士生巴责达在项目的支持下,前往新疆霍尔果斯“中哈边境合作中心”,开展有关地方传统食物和生活习俗的田野调查研究,短短一年时间,巴责达积累了近17万字的田野资料。

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2017级博士生 巴责达:“研究生田野调查基金”给予了我们大学生逐梦远方的支持,助力我们依托社会调查与实践探索攀登学术高峰,近一年的田野调查,不仅丰富了我的人生经历,体味到生活的艰辛,更使我积累了17万字的田野资料,为日后博士论文的撰写和未来学术道路的延伸奠定了基础。

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副院长 张先清:每一年50万左右的研究经费,来支持这部分申请者,大概每一年应该有资助20人左右,利用设立“田野基金”的方式,去推动人文社会科学以及其他的相关学科的田野训练,对整体的厦大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水平,是有很大帮助的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