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火种”在此孕育:集美三立楼 见证共青团厦门支部诞生
来看《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还看今朝》,今天(3月17日)我们一起走进厦门地区第一个共青团支部诞生地——集美三立楼。90多年前,作为陈嘉庚先生倾资创办的集美学校师范部,一批来自福建、广东等省份的进步青年在此孕育出了“革命火种”,并从这里踏上革命的道路,不少人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骨干。如今,它成为了集美小学的主教学楼。
集美三立楼 见证共青团厦门支部诞生
走进集美小学,眼前这栋白色联排特色设计的教学楼,就是三立楼。三立,也就是立功、立德、立言,这背后,不仅饱含着爱国侨领、集美学校校主陈嘉庚先生对莘莘学子的期望,还记录着曾经在这里发生的关于新思潮与进步青年的革命往事。
时间回溯到20世纪早期,陈嘉庚先生创办集美学校时,三立楼并不是集美小学的教学楼,而是作为集美学校师范部的校舍使用。那时候,正值俄国十月革命、中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诞生等国内外重大事件频发时期,新文化、新思想在中国大地上广泛传播,集美学校师范部也成为了闽南地区思想自由的沃土。校园里能听到进步的声音,学生中也流传着大量进步书籍,诸如《列宁传》、《共产党宣言》等,加上当时就读师范部的多是闽粤两省家境贫寒的农村青年,他们在进步思潮里更容易接受革命思想,并逐渐凝成了一股力量。
市政协特约文史研究员 陈新杰:当时这些学生就自由组织了一个“集美学生读书会”,就在三立楼二楼,读书会22名的发起人发表了读书会成立宣言,(1924年)4月13日发表在集美学校周刊上,到了5月份的时候,这里面的6个人,就是李觉民、罗扬才他们在这个读书会里又成立一个“星火周报社”,宣传马列主义思想,他们自然而然地成长,到了1925年共青团成立。
传承红色基因 集美小学让党史走进课堂
如今的三立楼前,在1999年竖立的石碑上,镌刻着“厦门地区第一个共青团支部诞生地”,它也被普遍认为是闽西南第一个共青团支部所在地。经历百年风雨,巍巍矗立的三立楼如今仍作为校舍使用,莘莘学子每天在这座有故事的建筑里读书、成长,接受嘉庚精神和革命精神的无声滋养。现在,集美小学也把“重温党史忆初心”的主题活动课搬到了三立楼前。
现场:你们还记得校长跟我们说的有关纪念碑的故事吗?
现场:我知道,1925年6月,共青团广东区委派候补委员蓝裕业,以国民促进会代表的身份来到集美学校,正式吸收李觉民、罗扬才等7人为共青团员。此后又有不少进步青年从这里走出去,成为厦门乃至闽西南地区的革命骨干,集美学校也由此成为了革命的摇篮。
作为厦门地区红色革命的发源地,集美小学也结合实际,围绕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充分挖掘学校红色资源,在校园内开展讲红色经典故事、做“诚毅好少年”等系列活动,在孩子们心中埋下了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理想种子,希望他们在这红色精神的激励下珍惜时光、奋发图强,以实际行动争做新时代好少年。
现场:我们说 英雄没有自定义,只要背上有傲骨,只要胸中有担当,我们都可以成为英雄。
学生们用诗朗诵《英雄》,重温了新中国建设中英勇无畏、赤胆忠诚、奉献祖国的英雄故事,也抒发了自己勇当新时代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的坚定信仰。这个作品曾在2020年厦门市中小学经典诵读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
集美小学五年级学生 赖祉烨:立德、立功、立言写在(教学楼)那边,我们每天上学的时候都看一下,三立楼第一个共青团支部的诞生地,知道这个感觉我挺光荣的,能够在嘉庚先生创办的学校里面读书,我觉得我也应该做好我自己,诚以待人、毅以处事,长大后我想当一名军人保家卫国。
集美小学校长 陈志良:我们以德法老师和班主任为主,提出人人都是爱国主义教育者,人人都有义务对孩子进行红色传统文化的教育,其次,我们立足课堂,开发了嘉庚精神的校本教材,对孩子进行红色革命教育跟爱国主义的教育孩子学习使命感跟责任感越来越强人格也得到不断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