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游园林植物园:你所不了解的另一面
从今天起,我们栏目也将通过一系列精心策划的全媒体报道,关注植物园国家5A级景区的创建工作,带大家深入了解园区的植物,探访人和植物背后的故事,让大家更理解植物园带给我们城市的绿色价值与人文内涵。下面,我们先从认识植物园的另一面开始。
现场:我太喜欢这个多肉了。从来没有见过比人还高的仙人掌。厦门植物园一个你一定要做个攻略再来的地方。
在游客的旅游攻略中,这里是厦门的宝藏网红打卡地,在市民的生活中,这里是他们茶余饭后的休闲公园。每年,植物园吸引着数百万人次游览观光。
市民:在厦门比较适合带小朋友玩的公园吧,还蛮大的。
市民:休闲游览的好地方啊。
市民:这里空气好,环境好,绿化更好。
市民:我们来这里二十年啦,经常来这个地方进进出出的。
然而,这座占地近5平方公里的植物园,却不仅仅只是一个公园。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厦门的城市绿化刚刚起步,几乎没有什么行道树。当时园林部门从外地引种了很多植物,也多以失败告终。1960年,一位在厦门园林部门工作的27岁年轻人陈榕生提议,应该建立一座植物园,用作植物引种驯化的实验地。当时政府真的划拨出了万石山的一方土地,建设植物园。60余年,经过陈榕生等几代人的努力,如今的植物园已经从荒山变成了绿洲,作为引种驯化和园林建设示范基地,植物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厦门市花“三角梅”,大家一定都不陌生。植物园里就有一处全中国三角梅品种保存最多、最集中的地方,这里是国家三角梅种质资源库,300多种姿态各异、花色缤纷的三角梅在这里争奇斗艳。而三角梅在城市花化彩化中的应用,少不了植物园工作人员多年的研究与推广。如今,这一远从南美洲来的“花客人”,已经成为了厦门的当家花旦,尽显它们的多姿多彩。
市园林植物园三角梅研究推广中心主任 周群:从2012年到现在,我们已经推广了筛选出来五十多个优良品种,到我们各级的市政园林部门,还有医院、学校、社区,我们也想让更多市花品种,走入我们千家万户,能够应用到我们的市政园林绿化。
不仅仅是三角梅,60年多年来,植物园还引种推广了速生树种南洋楹、优质高产的栲胶植物黑荆树、为我国首次引种香子兰,新西兰麻等观赏和经济植物……可以说,这一座园,孵化出了厦门的“椰风海韵”,也助力打造着“一城春色半城花”的海上花园。现在这里引种栽培保育着八千六百多种植物,成为了众多植物在厦门落地生根的“第一站”,某种意义上说,这里也成为了拯救植物物种的一处“诺亚方舟”。
眼前这一丛丛不起眼的绿植,是“笔筒树”的幼苗。这种最早生长在中生代的侏罗纪的桫椤科植物,是当时恐龙的主要食粮。目前在中国大陆已经极为罕见,是国家二级的保护植物。2015年,厦门市园林植物园的专家们从福清的野外,抢救下了三两株笔筒树,迁植到了植物园内。
市园林植物园种质资源研究室主任 丁友芳:我们开始了笔筒树珍稀濒危植物的育种,或者是抢救的一个方案,我们从开始孢子采集到孢子繁殖 以及后续苗木的养植技术,做了一系列的科研,现在已经可以批量地生产笔筒树的苗木,我们已经成功地抢救了这个特色植物。
植物,从来都是人类共有的资源宝库,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核心组成。厦门这一独特的海岛环境,可以为众多热带、亚热带植物提供着天然的屏障。在这里,人们对植物进行收集、保护、科研,展览,而植物也在这里发挥着它们的绿色价值。
现代意义上的第一座植物园是意大利的帕多瓦植物园,诞生在16世纪中叶,如今,全世界的植物园有3000多座,英国伦敦的邱园、德国的柏林植物园、美国布鲁克林植物园……可以说,植物园彰显着一座城市的品味与气质,也是人与植物、城市与自然的链接点。在寸土寸金的厦门,可以很自豪地说,我们就拥有着这样一座近5平方公里的植物园,它如一颗绿色宝石,镶嵌在城市中,在这里,我们给植物留有一处生长的天堂,也给自己留下了一方乐土,认识植物,感受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