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精神,永恒!

央视网 2021-03-05 12:26:47

2021-03-05 12:26:47

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

“永恒”,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抚顺市雷锋纪念馆参观时提到的关键词。习近平赞叹,雷锋是一个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

雷锋去世时年仅22岁,生命有限,精神永恒。

雷锋精神是中国的,是中华民族的,是五千多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文化的结合。

历经岁月,雷锋精神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

“要传承,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习近平总书记如此强调。

辽宁省鞍山市,一座城,两代雷锋。

“当代雷锋”辽宁鞍钢职工郭明义,长期参与社会公益事业。面对很多需要帮助的人,郭明义发起成立爱心志愿者团队,发动更多的人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2014年3月4日,在给“郭明义爱心团队”的回信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中感受善的力量,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

总书记回信后,越来越多的人加入“郭明义爱心团队”, 学习雷锋精神,积极投身捐资助学、无偿献血、捐献遗体(器官)、慈善义工、红十字志愿服务等社会公益领域,致力于服务帮助弱势群体,给无数困难家庭、困难学生送去帮助和希望。

“十三五”时期,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汇集的注册志愿者已超过1.9亿人。

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新时代的雷锋故事不断涌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

主动为救护车领路的外卖小哥卢湖成;看准时机,齐力救下轻生女子的广场舞大妈伍汉美和同伴;为解救落入冰窟的儿童,不幸英勇牺牲的“时代楷模”拉齐尼·巴依卡……无数个普通人,在危急时刻化身最美的逆行者、坚守者、奉献者,续写当代雷锋故事。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这首歌代代传唱。

1962年去世前,雷锋在日记里感慨说:“一个人的作用,对于革命事业来说,就如一架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螺丝钉虽小,其作用是不可估计的。我愿永远做一个螺丝钉......”

如何学习雷锋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融入日常的工作生活,在自己岗位上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手脚磨出了血泡、皮肤严重晒伤、沙袋蹭伤了脖子,抗洪勇士们笑着说,那是“勋章”;脱掉防护服、护目镜、口罩,露出的是嵌入皮肤的深痕,抗疫一线医护人员说,那是“天使印痕”……在新时代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平凡英雄以雷锋为榜样,用生命赴使命、用热血写忠诚,践行着不忘初心的铮铮誓言。

学习雷锋精神,在自己的岗位上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战斗力将无比强大,我们将无往而不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雷锋精神是永恒的。积小善为大善,善莫大焉,这和我们党“为人民服务”“做人民勤务员”是一脉相承的。

从石库门到天安门,我们党百年来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

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我们需要见贤思齐,需要向楷模看齐,需要凝聚精神力量。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锋精神、脱贫攻坚精神……这些精神凝聚起坚不可摧的中国力量。

“雷锋”们不计个人得失,舍小家顾大家,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生命赞歌;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用汗水、鲜血乃至生命践行着初心使命。

“有人说雷锋傻,那是因为他们不能理解崇高。”习近平总书记说,“大道至简,最崇高的精神往往孕育在最平凡的事业当中。”

千千万万的新时代“雷锋”,在“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实现了平凡的伟大。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