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朱涛:疫苗上市了,产能别卡住
全国政协委员、康希诺生物首席科学官朱涛与新冠肺炎疫苗打了一年多的交道,最新的进展是:前几天,中国首个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康希诺生物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克威莎获批附条件上市。至此,我国已有4款新冠疫苗问世。
克威莎由康希诺生物与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合作研发,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单针有效的新冠疫苗,其他常见产品通常需要打两针。“单针意味着可快速实现大规模接种,缩短接种周期,对社会整体防疫策略有着重要意义。”朱涛向记者介绍。
克威莎的目标人群是18岁及以上成年人,包括老年人,存储和运输的过程中对温度要求不高,可在2摄氏度至8摄氏度之间长期稳定保存。此前,克威莎在巴基斯坦、墨西哥、俄罗斯、智利、阿根廷5个国家开展了全球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总计入组超过4万人,“这个阶段耗时很长,但非常必要,保证了数据的可靠性,也更得到国际认可。”朱涛说,在国内获批之前,该疫苗在墨西哥、巴基斯坦已经获得了紧急使用授权。
这款疫苗的Ⅲ期临床试验期中分析数据结果显示,单针接种疫苗28天后,疫苗对所有症状的总体保护效力为65.28%;在单针接种疫苗14天后,疫苗对所有症状总体保护效力为68.83%。对重症的保护效力分别是单针接种疫苗28天后为90.07%,单针接种疫苗14天后为95.47%。
朱涛提醒,对疫苗的关注并不能止步于接种,更需要充分监控人们接种后较长一段时间的抗体水平。他建议,至少要对千分之一的接种人群进行定期的观察,“看看他们抗体水平怎么样,能维持多长时间,是否需要针对变异病毒进行新的加强。”他认为,应建立起一整套免疫方案,需要中国疾控中心这样的疫苗使用部门来进行大范围的数据梳理,从全国统筹的角度来找到最合理、最经济的方法,“要想办法保证重要人群的抗体能维持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
当前,全球都高度关注疫苗产能问题。去年全国两会,朱涛委员针对新冠疫苗的研发供应提出了开展国际合作等方面的建议。这一年来,围绕应急科研攻关,不少公司与康希诺一起合作开展了早期研发,但生产出大量的疫苗原液后,如何逐一灌装到数以亿计的小瓶子里,成为卡住疫苗快速量产的瓶颈问题。
对一家疫苗研发企业而言,建设生产车间需要耗费大量时间且投资巨大,要想快速实现量产,需要与其他企业合作,充分利用各自产能。朱涛举例说,A厂家生产的疫苗要销往B城市,一个比较经济的方案是把原液直接运输到该城市,再利用当地厂家的产能灌装后上市。但目前看来,这条路还没有人走过。我国对疫苗生产实行严格准入制度。根据2019年12月1日起实施的疫苗管理法,疫苗上市许可持有人不能够直接委托其他企业生产,超出疫苗生产能力确需委托生产的,应当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
对此,朱涛建议,在疫苗管理法的框架下,出台相关实施细则。比如放开委托灌装这种比较简单、规范相对统一的操作,因为疫苗灌装工艺很成熟,各个厂家水平差异不大。
新建成的康希诺新冠疫苗生产基地目前已经启动试生产,预计年产量可达2亿至2.5亿剂。朱涛表示,克威莎疫苗会大量投放国内市场,未来几个月各省市都将开始使用。
虽然疫苗获批附条件上市了,朱涛始终没放松对新冠病毒的警惕,他率领研究团队不停追踪变异毒株,研发相对应的疫苗,“一旦有需要,马上能拿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