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阳刚之气”热议背后的反思!

厦视直播室 2021-01-31 20:58:58

2021-01-31 20:58:58

“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提案引热议

近日,一名全国政协委员《关于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的提案》得到了教育部的回复。教育部在答复中表示要“适度改进体育教师教学方法、形式,更多注重学生‘阳刚之气’培养”。答复一出,便引发热议。

教育部在答复中表示:教育部高度重视加强体育师资配备。指导各地在巩固存量、加大增量、提升质量等方面下功夫,统筹整合资源,多措并举配齐配好体育教师队伍。出台《体育美育兼职教师管理办法》,鼓励退役运动员、有体育特长的志愿人员兼任体育教师,全面提升兼职教师能力和素质。近5年来,通过免费师范生、贫困地区定向招生计划、“特岗教师计划”等渠道每年新增体育教师约2万人,通过“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培训了1万多名国家级骨干教师和10万多名中西部特别是农村、偏远地区骨干教师。实施“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完善高校支持中小学体育美育协同发展机制,指导20所入选“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的高校,为18个省(区、市)的38所农村中小学校在体育美育课程教学、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提供精准帮扶和志愿服务。下一步,将要求各省、校加大《体育美育兼职教师管理办法》落实力度,在“国培计划”“省培计划”中,加大力度提高体育教师素质能力,同时,适度改进体育教师教学方法、形式,更多注重学生“阳刚之气”培养,继续通过多种渠道新增体育教师。

教育部这一回应引发热议,在网友的评论中,有人对培养“阳刚之气”表示支持,也有人认为关注“男性青少年女性化”是矫枉过正的表现。对此,有心理专家表示,男孩子的成长教育中,父母的角色定位十分重要。

青少年心理咨询师 朱洪岐:我们(父母)是否可以拿出一点时间,去有这样的一些生活的体验,有一些困难的情境,需要他去面对去解决,这个时候男孩的部分才会出来,一个十四五岁的男孩,你还想过度保护他,他怎么可能把男孩的部分成长出来呢,这是很难的。

多家媒体也对教育部的这一回应发表评论。1月29日,新华视点微博发表评论:“阳刚之气”是坚强勇敢、阳光自信、奋发向上等美好品质的“合集”,在青少年成长路上,这是不可缺少的精神钙质。少年强则国强,养成“阳刚之气”,不只是身体素质的锻炼,更重要的是精气神的涵养。身心健康,体魄强健,自立自强,这才是乘风破浪的好少年。1月30日,央视新闻微博评论:男性在风度、气概、体魄等方面表现出刚强之气,是一种美,但阳刚之气并不等于简单的“行为男性化”。教育不只是培养“男人”“女人”,更应注重培养人的担当和责任感。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让身体和心智一并健康成长,才是最该被关注的。

其实,在教学实践层面,多地学校已经开始实施培养“阳刚气”的教改方案。2016年,江苏南京南师附中新城初中调查发现男生阳刚气不足,学习成绩和运动很多不如女生,开设了“男孩教育活动班”。“男孩班”设置五大课程,包括体能训练课程、实验操作课程、团队拓展类、外出参观访学和口才训练课程。2018年,浙江杭州经济开发区金沙湖地区的景苑中学在学校开设了攀岩课,受到学生热捧。该校校长表示:“现在男孩子都太文弱了,需要阳刚气的运动。女生也需要培养勇敢坚毅的品质,为学生发展 ‘补钙’。同一年,上海教育出版社推出了国内首本为小学男生量身定制的性别教育教材《小小男子汉》。教材主编表示,希望通过这一课程为广大男生走出成长中的烦恼补充一点正能量,让祖国的未来拥有更多阳光、阳刚的男儿郎。

此外,幼儿教育方面,“男幼师”补充进幼师队伍,以此培养男孩“阳刚气”,也成为一种声音。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社会主义学院院长雷鸣强曾向全国两会提交一件《“阳刚教育”呼唤高度关爱大力培育男幼师》的提案,呼吁大力培育男幼师。

新闻观察:“阳刚之气”热议背后的反思!

近日,教育部在答复全国政协委员有关提案时表示,将更多注重学生“阳刚之气”的培养,让这一话题再次冲上热搜!对此,你怎么看?

近年来,从“花样美男”到“担忧小鲜肉”,相关讨论不断出现。与其说是对00后审美取向的担忧,倒不如说是担心我们下一代越来越成为“温室里的花朵”,不能经受住风雨的考验,不能担负起国家、社会和家庭的责任。

什么是“阳刚之气”? 各有各的认识,各有各的理解,但不等于简单的“行为男性化”,更不分男女、无关性别,女性也能英姿飒爽、傲立潮头,女排精神、女足精神早就说明了这一点。在我看来,它更代表了一种精气神,一种健全的人格特质,独立自主、自强不息、吃苦耐劳、敢于承担、迎难而上、不懈拼搏……

为什么提案会引起热议,引来很多网友特别是家长的共鸣?与其说这是一种对男孩 “不够阳刚”的性别忧思,不如说它代表了一种更为广泛和深层的社会性反思,包括对过度娱乐化的生活状态和传媒现象的焦虑,对重应试轻素质的教育模式的批评、对“妈宝”“啃老”等现象所反映出的青少年独立生存能力缺失的担忧……

所以,我个人看法,一方面,对这种社会性反思要引起重视,学校、家庭、媒体乃至全社会都应该好好来思考,在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今天,不应该过度关爱、呵护甚至溺爱孩子,把孩子们培养成“温室里的花朵”,而是要让他们走出温室,经风雨见世面,文化学习、体育锻炼、社会实践和心理健康协调发展,做到身心健康,体魄强健,自立自强,这才是乘风破浪的好少年。另一方面,也要多些理解和包容,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成长环境和集体记忆,一代人也会有一代人的使命和担当,曾经我们担心80后、90后,他们不也逐步接过前人的接力棒了、成长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了吗。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