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关注挫折教育

厦视直播室 2021-01-26 22:11:27

2021-01-26 22:11:27

  26日的新闻头条我们来关注挫折教育。近年来,大学生由于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就业压力等带来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因此,学校和家长不仅要培养孩子的竞争能力,也需要培养他们承受挫折的能力,使得他们有足够的应变力和克服力,能正确控制情绪,适应环境,完善自我。近期,教育部在答复《关于加强高校学生挫折教育的提案》的函中指出,将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挫折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包括挫折教育内容纳入整体教学计划,加快提升高校心理育人质量。

  教育部在答复函中指出,加强包括挫折教育在内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包括挫折教育内容纳入整体教学计划,全面统筹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增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心理育人合力,进一步完善挫折教育体系。

  据了解,教育部重视课程主渠道建设,不断拓展课程教育平台,将挫折教育纳入思想品德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扩大挫折教育工作覆盖面。融入思政课程教学。推动各地各高校将挫折教育纳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目前,在高校思政课的四门必修课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特别注重加强挫折教育。

  答复还指出,教育部将继续推动解决各地各高校在队伍配备、投入保障、课程建设等制约性的短板问题,推进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4000且每校至少2名的要求配齐建强,推进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课的全面开设,健全心理健康和挫折教育课程体系。

  下一步,教育部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和现实困难等危险因素或隐患的筛查排查,力求对高危学生做到早发现、早识别。加强心理问题学生的筛查和早期干预。在近800万大学生试用基础上,深入研究分析,构建可信度高、可靠性好的高危学生筛查标准,提高筛查判别精准度。进一步推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及测评系统的全面应用,把“一过性”的新生普查转变为常态化的心理健康动态测评。

  此外,答复指出,挫折教育是一项系统的育人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推进。接下来,教育部门将强化家校协同,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挫折,指导家长正确教导孩子。加强医校合作。推动各地各高校与当地精神卫生机构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畅通学生转介就医通道,增强医学专业力量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持作用。

  【新闻观察:关注挫折教育】

  近年来,我们经常会从媒体上看到,有学生经受了一些在旁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小挫折,转而激化出了谁都意想不到的极端结果。这些事情令人不禁反思,我们的挫折教育是不是缺位了?

  少年强则国强。我们的孩子,不仅要有强壮的体魄,还要具备强大的精神意志。因为,将来他们会生活在一个更多变数、更多风险不可预知的社会,他们将要面对竞争激烈的职场、复杂的人际关系,肯定避免不了学业不顺,也会遇上情场失意、事业瓶颈、生意失败等等,他的心理承受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他人生是否幸福。

  挫折教育就是让孩子及早懂得“失败是生活的组成部分”这个道理,学会以失败为师,掌握对待失败的能力,这是成长和成熟的一项重要标志。在成长的过程中,每天都经受一点小挫折的人,经过多年的磨炼,会具备一种在困境中生存的能力。无论出现什么样的灾难,他们都不会轻易被摧垮,更不会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所以,挫折教育是一门人生必修课,孩子不仅要学,还要尽早学、学扎实。

  教育部提出,要构建挫折教育合作共同体,倡导家校协同。对于家长如何在家庭生活中做好挫折教育的引导,你有什么建议?

  首先,我觉得挫折教育应该贯穿在学习教育全周期全过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的挫折教育中不能缺位。即使是婴幼儿在跌倒后鼓励他勇敢站起来,帮助他克服恐惧、伤痛,也是一种挫折教育的表现。人生的挫折不是长大独立之后才有的,你越早掌握对待失败的能力,对你的成长越有好处。

  第二,我们需要明白挫折教育不是刻意吃苦,不是制造失败,不是体验痛苦。而是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让他知道,这次即使遇到挫折失败了,人生还是很有意思的;让他知道。在你遭遇失败的时候,有人站在你身边,安慰鼓励陪伴你;让他知道,虽然这次失败了,但没关系,厚着脸皮自我调侃,期待下一次尝试;让他知道,自己正在一点一点变好,有能力渡过难关。

  第三,青少年阶段是增强心理承受力的最佳时期。除了学校,家长也要格外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针对不同孩子的性格特征,将挫折教育恰如其分地渗透进去。不妨以身作则,让孩子看到家长是如何面对挫折的,对孩子而言这是最好的教育方法。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