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高速交警发布2020年大数据分析研判情况
厦门高速交警今天发布辖区2020年事故多发路段、事故高发时段、易拥堵路段断面流量较大路段、进出口流量较大收费站、十大高发违法行为、易引发事故违法行为等大数据分析研判情况。
2020年春运期间实现交通事故零死亡。厦门辖区高速公路全年共发生交通事故3163起,死亡8人,受伤38人,财产损失324100元。2019年共发生交通事故3358起,死亡6人,受伤12人,财产损失389889元。(详见表1)
现将大数据分析研判情况通报如下:
一、易引发事故的违法行为前三名
第一名:未确保安全原则驾驶,共计873起,占事故总量27.6%;
第二名:违法变更车道影响正常行驶车辆,共729起,占事故总量23.05%;
第三名:未与前车保持安全间距,共671起,占事故总量21.21%。
二、节假日事故高发
7个重要节假日合计27天,占全年(366天)的7.65%,共发生事故834起,占事故总起数的26.37%(详见表2)。
节假日事故原因排名:
第一名:未保持安全间距,共发生181起,占比21.7%;
第二名:违法变更车道,共发生147起,占比17.63%;
第三名:未确保安全原则驾驶,共发生103起,占比12.35%;
三、事故多发路段前三名
第一名:沈海高速2286~2287公里(沈海高速翔安收费站下口附近路段),共发生事故441起,占事故总量的37.15%;
第二名:沈海高速2321~2324公里(沈海高速海沧收费站下口附近路段),共发生事故226起,占事故总量的19.04%;
第三名:沈海高速2313~2314公里(沈海高速杏林收费站下口附近路段),共发生事故206起,占事故总量的17.35%;
四、交通违法行为前五名
第一名:违反禁止标线指示(下口违法变道),共计66293起;
第二名:超速行驶,共计23953起;
第三名:货车不按道行驶,共计2048起;
第四名:乘车人未系安全带,共计1464起;
第五名:违法占用应急车道,共计763起;
五、节假日易拥堵路段前三名
第一名:厦蓉高速海沧枢纽长泰往厦门方向匝道(返程高峰);
第二名:沈海高速B道杏林互通(海沧往泉州方向)杏林下口(返程高峰);
第三名:沈海高速A道(厦门往漳州方向)2323km海沧枢纽厦门往长泰方向匝道(出行高峰)。
六、事故高发时段前三名
第一名:18~19时,共发生事故294起,占事故总量的9.29%;
第二名:19~20时,共发生事故274起,占事故总量的8.66%;
第三名:16~17时,共发生事故266起,占事故总量的8.41%;
七、大流量(断面)路段前三名
第一名:沈海高速泉厦段,日均流量47379辆次;
第二名:沈海高速厦漳段,日均流量34600辆次;
第三名:沙厦高速全路段,日均流量22008辆次。
八、大流量收费站流量前三名
以2020年元旦、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六个法定节假日作为统计口径,对辖区收费站进出口日均流量进行统计,由于上半年受疫情影响,较去年同比略有下降。
第一名:厦门收费站,进出口日均流量54596辆次,同比下降17.5%;
第二名:翔安收费站,进出口日均流量54532辆次,同比下降3.8%;
第三名:杏林收费站,进出口日均流量44098辆次,同比下降4.2%;
九、交通事故车辆类型分析排名
第一名:小型客车,5131辆,占比90.24%;
第二名:货车,496辆,占比8.72%;
第三名:大型客车,59辆,占比1.04%。
全年共发生407起,占比 12.87%,去年滴洒漏引发事故数为315起,同比上升29.21%。十、滴洒漏引发事故增多
高速交警提醒广大交通参与者:
1.生命至上原则。高速公路上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只要车辆可以移动的,要做到“车靠边、快警示、人撤离、即报警”,应该立即将事故车辆移动至应急车道(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在来车后方150米外摆放警示标志),车上人员应立即撤离到高速护栏外等安全地带,注意观察来车情况,驾驶人切忌在高速公路行车道上逗留、观望,避免造成二次事故。
2.梯次变道原则。“出口早准备,实线禁变道”,行经收费站出口匝道时,应提前3公里注意观看交通标志与地面文字标识提示,提前梯次变道,避免错过转换匝道。一旦错过匝道,请继续往前行驶,严禁在高速公路上随意变道、停车、逆行或倒车。
3.连续驾驶不超过4小时为原则。疲劳驾驶会导致判断力下降、反应迟钝,加大操作失误风险,应停车休息不少于20分钟。若感觉困倦、状态不佳,请选择就近服务区停车休息。
4.避免隔夜酒驾原则。要避免因休息不充分产生的隔夜酒驾,酒驾罚款1000元,依法记12分,并处暂扣驾驶证6个月;二次酒驾罚款1000元,吊销驾驶证,并处10日以下拘留;醉驾吊销驾驶证,且5年内不得重新取得驾驶证。
5.高速公路行驶系好安全带原则。“安全带是生命带,前排后排都要带(系)”,正确使用安全带可以有效降低因交通事故产生的损害。
(记者:林军 何鸿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