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打“花钱买实习”的黑色产业链
“一个实习岗,开价两万块!”寒假在即,利用假期找份实习,让简历“更好看”,是很多大学生的选择,而市面上“花钱买实习”的生意又随之火了起来。
职场竞争激烈,就业压力增大。实习,被许多人视为正式工作前的“热身”,既能丰富技能、开拓视野,在求职面试时也有一定加持作用。特别是知名企业的实习经历,更是谋得更好入职机会的“敲门砖”。因此,为获得心仪的“offer”,大家求攻略、找关系、想办法,“花钱买实习”渐渐成风。有的明码标价,根据岗位热度和公司大小,少则三五千,多则两三万;有的套路深深,打着入群分享的幌子,贩卖求职焦虑,做着“内推付费”的生意。凡此种种,无不是想割学生们的“韭菜”。
然而,买来的实习机会靠谱吗?且不说,轻信“内推”而遭受时间、钱财损失的案例屡屡曝光。至少从各大公司的澄清声明来看,这也更像是一众中介炒作焦虑的“黑产”。腾讯公司表示从未与任何第三方机构或个人进行过任何形式的实习生招聘合作,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中的毕马威、安永、普华永道,也纷纷出具“打假声明”。一位一线互联网公司相关负责人则直指真相,“花了钱被录用,说明本身质素可以,即便不交这个钱,也有相当机会被录用。”更有意思的是,无论将自己的内推渠道说得多么“正规”,这些贩卖者都爱将“求职不会被识破”作为卖点。换言之,他们明知自己在打“擦边球”甚至违法违规,却想用鬼话忽悠学生。
戳破实习骗局,管理部门要及时出手,严打“黑中介”。相关公司和企业也应及时启动自查,追究“内鬼”的违法问题。同时,学校等也应挖掘更多实习资源、拓展就业空间,给学子们更多靠谱的选择。这既是维护实习、就业公平,也是帮助年轻人维护合法权利、校准价值观。
人生没有捷径,竞争力也买不来。因“美颜”简历而被打回原形,甚至背上“不诚信”标签的案例很多,即便是对实习这件小事,年轻人也必须明白,投机取巧多半踏入陷阱,脚踏实地才会更受成功偏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