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营造更加宽容的就业环境

厦视直播室 2021-01-08 21:11:56

2021-01-08 21:11:56

  《人口与劳动绿皮书》发布:我国在推动人力资本积累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中国目前的人力状况怎样?智能化应用对就业的影响有多大?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2020年《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报告在对我国人力资本现状与特征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人力资本提升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挑战。对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后续影响,报告指出,疫情催生新就业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未来可能被淘汰掉的部分就业。

  《人口与劳动绿皮书》提出,人力资本按照其获得的方式可划分为教育型人力资本、技能型人力资本、健康型人力资本、创新型人力资本四大类。我国在推动人力资本积累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一方面,教育型人力资本持续提高,我国6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2001年的7.62年增长到2015年的9.13年,2018年进一步提升到9.26年。大学毛入学率从2000年的12.5%提高到2010年的26.5%,2018年达到48.1%,我国即将由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进入普及化阶段;

  在技能型人力资本方面也稳步提升,技工学校在校生数量从2000年的约140万人增加到2019年的360万人,2019年我国技能劳动者数量已超过1.67亿人,占就业人员总量的21.3%,其中高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总量的6.2%,已初步形成了一支规模日益壮大、结构日益优化、素质逐步提高的技能人才队伍;

  健康型人力资本也大幅改善,我国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持续下降,2019年下降到8.6‰,孕产妇死亡率从2000年的59人/十万人下降到2017年的29人/十万人,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018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增加到76.4岁,健康预期寿命为68.7岁,分别排世界第52位和37位,健康人力资本水平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明显缩小;

  此外,我国的创新型人力资本也在加快积累,基础研究队伍不断壮大。

  报告同时总结了人力资本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挑战,指出我国仍有一些短板亟待补齐。如:教育型人力资本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2018年我国6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26年,而欧美日等国平均受教育年限大都在12—14年左右;技能型人力资本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技能人才及创新型人才缺口还较大;以及劳动者患病率提升,快速老龄化过程中老年人健康以及健康服务不平等问题日益突出等。

  对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后续影响,报告指出,疫情期间,远程办公、在线教育等模式以及点播电影等新兴业态模式的成功探索,可能带来一波快速的新型经济和就业形态的产生。这些新的就业形式对应的新兴职业、岗位以及工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在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过程中,以及不断快速变化的社会经济现象下可能被淘汰掉的部分就业。

  而智能化和自动化的应用对就业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对常规性劳动的大量替代。其次,新技术的应用本身创造了新的业态部门,也催生一批新的就业,例如线上服务连带的实物交易部分催生了大量物流行业的外卖和快递岗位。

  报告还建议加快提高教育型人力资本,加快补齐在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领域短板;强化培育技能型人力资本,激发提升创新型人力资本。

  疫情催生灵活就业:00后兼职外卖骑手中有七成是在校大学生

  新冠疫情暴发后,“灵活就业”,也受到更多关注。滴滴出行平台在8个月里增加了150余万名网约车司机,饿了么外卖平台上,有1.2万名00后大学生开始兼职送外卖。

  据滴滴出行平台统计,滴滴2020年2月1日至9月30日新注册司机超过150万人,相当于5000家300人规模的小型企业。调研显示,疫情后新增司机约23%受疫情影响而加入。63.7%的网约车司机将滴滴平台收入作为主要收入来源。他们平均年龄为37岁,四成以上来自传统服务业,超过一半是家中主要就业人员,七成以上有负债,八成以上需要抚养未成年子女、赡养老人。

  相比之下,外卖平台饿了么的骑手更为年轻。阿里巴巴本地生活新服务研究中心高级专家张程介绍,饿了么骑手平均年龄是31岁,其中90后骑手占比达47%。疫情发生以来,一个重要的新特征是骑手更趋年轻化。2020年以来,00后骑手同比增长了两倍,00后兼职骑手中有七成是在校大学生。在校大学生利用闲暇时间接单送外卖,正在成为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而年轻人喜欢这份工作的最主要原因是工作时间灵活自由。

  业内人士同时表示,灵活就业收入不稳定、大部分未进入社保。从长期来看,灵活就业健康发展,还要从国民经济核算、统计测量和法律法规等层面进行探讨,包括平台企业与员工的收入分享,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解决思路等。

  【新闻观察:营造更加宽容的就业环境】

  人力资本问题,换一个角度,就是个人的就业和职业选择问题,这条新闻中,有一个说法让人比较感兴趣,就是疫情催生新就业形态,可能会弥补未来被淘汰的部分就业。对于这个问题你怎么看?

  疫情至今整整一年的时间,对于每个人来说影响是肯定的,对于未来职业选择也会产生很大影响。新就业形态对传统职业的替代早已经开始,疫情可能催生了这一速度。这次疫情,让很多人的职业选择偏离了原本的轨迹,对于年轻人来说,影响更大。比如新闻中提到的年轻人送外卖和开网约车的问题。实际上,我们还会看到更多,比如在很多国家,金融、IT这些行业的很多年轻人打算转行,甚至有人已经选择在疫情期间主动失业。灵活就业、在家上班可能会成为很多年轻人主动或被动的选择,我觉得应该营造更宽容的环境,特别是家庭和社会,都应该尊重年轻人对职业的选择。当然这也包括对这些灵活就业者的保障。

  技能型人才的短缺是长期的问题,其实技能型人才也包括很多方面,其中也包括一些传承者和特殊技能的人才。工业化一个特点就是标准化和去个性化,但是互联网让个性化有了新的生存空间。这方面也需要宽容和扶持。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