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心中的“千秋大计”
长江,孕育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
多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的目光始终关注着这一脉浩荡东流的江水。
他谆谆告诫:“保护母亲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
把脉开方
2020年11月,初冬的日子,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长江岸边。
这一次,他沿江苏南通、扬州一线溯江而上考察调研,之后又在南京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
万里长江奔流入海,一条腹地辽阔的长江经济带也由此而生,以占全国约1/5的土地面积,贡献了全国近1/2的经济总量。
“生态地位突出,发展潜力巨大,应该在践行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会场内,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长江沿线11个省市主要负责同志济济一堂,总书记赋予长江经济带一系列新使命。
言之所及,意味深长。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聚焦长江经济带发展,5年内召开的第3场专题座谈会。2016年1月在重庆、2018年4月在武汉、2020年11月在南京,从长江上游到中游再到下游,他念兹在兹的都是长江经济带建设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2018年4月24日,习近平在坝顶察看三峡工程全貌和坝区周边生态环境。
此前,由于持续多年的无序利用和过度开发,长江一度不堪重负,生态环境恶化。习近平总书记痛心疾首:长江病了,而且病得还不轻。
怎么办?
五年前的那场座谈会上,总书记给出了行之有效的方子。
那是2016年1月5日。彼时,长江沿岸一些地方正争分夺秒上项目。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现场,总书记的声音振聋发聩:“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为长江经济带发展立下的规矩、划出的红线。他强调:不搞大开发不是不搞大的发展,而是要科学地发展、有序地发展。
护江行动
2016年夏天,湖北环保部门开出一张高达2700多万元的环保罚单。因超标排污、私设暗管直排等违法行为,一家临江化工企业被重罚。
这张罚单,倒逼企业关闭污染严重、难以改造的生产线,投入约1亿元引进行业最先进的治污装置。
2018年4月26日召开的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了这件事。他说:“不仅解决了多年的污染问题,而且推动企业实现了转型升级,一举两得。”
“长江大保护,以前是个‘选择题’,如今成了生死攸关的‘必答题’!”有基层干部有感而发。
规矩立下。五年来,长江经济带累计搬改关转化工企业8091家,搬迁改造危险化学品企业464家。
红线划出。一块块含有“长江”“江鱼”等字样的招牌被拆除,一家家餐馆主动下架野生鱼类菜肴,一个个生态渔场不断兴起。
…………
2020年12月26日,一条消息在社交媒体刷屏:“历经三次审议,长江保护法来了!”长江保护法将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明确写入其中,形成了保护母亲河的硬约束机制。
2020年12月31日,执法船队在重庆江北嘴执法船舶码头整装待发。
几天过后,时间进入2021年,一条与长江有关的消息再次引发广泛关注:“长江流域重点水域正式进入‘十年禁渔期’!”
长江禁渔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十分关心。
有一次到沿江城市考察,当地有关负责同志向他汇报:“老百姓对这项政策很支持,大家都说再不禁渔,很多鱼子孙后代只能从照片中看到了。”
总书记听后,点头表示肯定:“长江‘十年禁渔’是一个战略性举措,主要还是为了恢复长江的生态。10年后我们再看效果。”
长江之变
江苏南通,长江在江苏奔流入海的最后一道生态屏障。
2020年1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时隔42年再到南通市五山地区,专门来看了这里的环境整治情况。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起,这里的岸线因为沿岸港口作业粗放、企业生产工艺落后、居民区无序排污等问题一度变得“伤痕累累”。2016年开始,南通下定决心还山以林、还江于民,“过去脏乱差的地方已经变成现在公园的绿化带”。
总书记深有感触:说明我们只要下决心,就一定能落实好长江经济带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要求。
2018年8月13日,船舶在湖北省武汉市阳逻港区水域行驶。
过去五年,沿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长江经济带的模样在日复一日的努力中发生着可喜变化:
昔日“非法捕捞”屡禁不止的湖南岳阳,如今芦苇铺绿、水清景美;
曾经“化工围江”的湖北宜昌,今朝水清岸绿、江豚逐浪;
多部门近日联合发布的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及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长江流域水质总体为优;
…………
习近平总书记总结: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转折性变化。
艳阳下,江涛拍岸,芦苇摇曳。
新征程,使命光荣,大有可为。
“要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确保一江清水绵延后世、惠泽人民。”响应总书记的号召,新的长江故事翻开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