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文化十分》报道2020中国电影新主流大片全年飘红

央视网 2021-01-01 20:19:08

2021-01-01 20:19:08

央视《文化十分》报道由厦门台配合采访的2020中国电影观察:

2020年,中国电影市场经历了冰火两重天,影院因疫情一度停摆,但复工后显现了旺盛的活力,北京、上海等地举办的多个国际电影节引发国际注目,一批新主流大片,如《夺冠》《我和我的家乡》《金刚川》等讲述中国故事,塑造中国价值,传递中国精神,获得了市场和口碑的双丰收。导演强强联手,合作拍大片,更是成为了一种创作新模式。

从建国前夜的升旗任务,到女排夺冠的动人时刻,从北京奥运的全民记忆,再到阅兵护航的飒爽英姿……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从普通人的微观视角出发,用七组故事重现了新中国成立70年间的激荡岁月。

《我和我的祖国》上映后最终获得累计高达31.7亿元的票房,并且收获了不俗的口碑。更重要的是,影片开创了一种新的创作模式,那就是知名导演围绕一个主题,通过短片集锦汇聚生命感悟,诠释家国情怀。

集锦式创作不仅让故事呈现更集中,主题更鲜明,还大大缩短了创作周期。在明确了“历史瞬间,全民记忆,迎头相撞”的创作方向后,总制片人黄建新将《我和我的祖国》导演团队分为7个摄制组,分别奔赴祖国各地进行拍摄。

《我和我的祖国》珠玉在前,电影《我和我的家乡》随后正式立项,影片延续了《我和我的祖国》的创作模式,邀请了五组导演加盟执导短片,他们分别是宁浩、徐峥、陈思诚、闫飞和彭大魔、邓超和俞白眉。

《我和我的家乡》总监制 张艺谋:五组年轻的导演,代表了东西南北中,他们以喜剧的方式拍了这样一部电影,喜剧其实是最难拍的,让人欢笑,还希望笑中有泪。

无论是《北京好人》里热心的张北京,还是《最后一课》中赤诚的范老师,都让观众印象深刻,《我和我的家乡》用喜剧的形式表达了对家乡的怀恋,从欢笑中传递温情,在泪水里留存感动。

《我和我的家乡》总导演 宁浩:家乡对于所有的中国人其实都是一样的,它是一个非常亲切,与我们的血脉有关的一个词,它是你的源头,对于我来说那是根。

电影《夺冠》几乎与《我和我的家乡》同期上映,影片聚焦中国女排从1981年首夺世界冠军到2016年里约奥运会重回巅峰的传奇经历,展现了几代女排人历经沉浮却始终不屈不挠、不断拼搏的体育精神。

《夺冠》导演 陈可辛:一辈子拍了很多不同的电影,我觉得题材也好,类型也好,只是一个载体,到最后还是要表现人物,表现故事。这部戏最难的是,三代人的故事两个小时里说完。

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由管虎,郭帆,路阳三位导演联合执导的电影《金刚川》,讲述了志愿军战士们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以血肉之躯顽强拼搏的英勇事迹。影片在创作过程中,同样遭遇了时间紧、任务重的严峻挑战。

《金刚川》导演 管虎:每个导演都有自己强烈的个性,情感抒发,然后自己的教育背景、喜好都不一样,要完全在一个共同的气质和味道下,其实挺难的。

《金刚川》从三个不同的视角出发,最终勾画出一组完整的战场叙事,展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艺术研究所所长 丁亚平:《夺冠》《我和我的家乡》《金刚川》等这些新主流电影,融入了一些明显的类型元素,既受到社会当下关注,同时又充满艺术性的好的作品。这些作品是中国国产电影目前的中坚力量,也形成了中国电影创作的一种美学风景线。

从《我和我的祖国》到《我和我的家乡》,再到《金刚川》,这些新主流影片都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既体现了集中力量拍大片的模式优势,也与当下短视频风潮掀起的审美变迁不无关系。

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 尹鸿:比如说《我和我的祖国》写某一个局部,某一个侧面,你可能很难概括这7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变化,你如果选一个故事,你很难去讲扶贫攻坚这个事情的艰巨性、复杂性、多样性,所以我觉得集锦式的电影,一定程度上是一种集锦式的探索。

《电影艺术》主编 谭政:更早几年,大家经过微电影,经过短视频洗礼,对这种艺术形态接受上,其实也确实会让观众对这种故事不会产生排斥。

专家指出,这种创作类型要想在未来延续下去,仍需在变化中求生存,在进步中谋发展。

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 尹鸿:集锦式电影能不能成为一种潮流,关键看观众的接受(成都),如果观众接受,它可能就会成为一种形态,如果观众觉得审美疲劳,这个形态就会终止。

纪录片和少数民族题材影片也在2020年大放异彩,从关注中国古典文学大师叶嘉莹的纪录片《掬水月在手》,到万玛才旦最新的藏族电影力作《气球》,再到聚焦棒球少年叫板命运的《棒!少年》,中国电影市场显现了百花齐放的创作活力。

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戴锦华:今天的中国电影是一个新生的奇迹,它在整个全球电影工业衰落,甚至完全被视为夕阳工业的情况下逆势崛起,几乎是世界电影业的全部希望所在。

五年来,中国电影市场发展突飞猛进,时代主题呼之欲出,精品佳作不断涌现。电影票房从2016年的457.12 亿元提升至2019年的642.66亿元。即便在新冠疫情影响下的2020年,中国电影市场自7月20日复工后,也立即呈现出喜人的恢复速度。全年票房产出超200亿元,这也是中国电影市场年度票房首次超越北美,成为全球第一大票仓,中国电影市场正在成为全球电影市场发展的主引擎。

《金刚川》导演 郭帆:我们现在的市场环境,包括我们的创作环境是最好的,国家把整个疫情控制得非常好,我们很有信心对未来,大家(能)放开手脚加油干。

放眼2021年,《1921》《长津湖》等一批新主流大片正在蓄势待发,后疫情时代的中国电影市场活力显现,无论是主旋律大片的全新叙事,少数民族题材文艺片的群体崛起,还是纪录片的佳作不断,越来越多的新类型、新元素、新模式助力中国电影不断创新,持续向前。(总台央视记者 满建锋 徐小燕 刘雅晴 桂姝蕾 方芳 厦门台)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