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宁德 知中国

新福建 2020-12-31 20:16:09

2020-12-31 20:16:09

今日,光明日报头版刊发报道

《“摆脱贫困”今又是,喜看新篇

——福建宁德迈向脱贫后新征程》

并配发评论员文章《读宁德 知中国》

“摆脱贫困”今又是,喜看新篇

——福建宁德迈向脱贫后新征程

极不平凡的一年即将走过,脱贫与发展的故事在闽东大地翻开新篇。

这一年,当我国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曾长期深陷贫困的福建宁德,已实现现行标准下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和贫困村全部摘帽退出,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同时,前三季度12项主要经济指标中,7项增幅全省第一;一条条产业链穿山越海,“万亿工业时代”铿锵而来……

与绝对贫困揖别、和现代化图景相约,在历史的重托面前,宁德交上了一份动人答卷。

答卷的起笔,须追溯至32年前。宁德人不会忘记,1988年,当习近平就任宁德地委书记后不久,冷静观察、震撼发问:“闽东这只‘弱鸟’可否先飞,如何先飞?”人们向贫困宣战的勇气由此被引燃;当他反复调研、深思熟虑,制定因地制宜的脱贫方针、开启扶贫开发的创新实践,人们赢得这场战役的决心愈加坚定。

自此,“弱鸟先飞”写下强与弱的辩证法,“滴水穿石”昭示快与慢的大逻辑。从越过温饱线到贫困发生率大幅下降,从摆脱贫困到走向全面小康,宁德发展的每一步,都不曾离开习近平打下的坚实基础,都不曾偏离他所擘画的宏伟蓝图。


宁德实践中,蕴含着中华民族脱贫攻坚世纪工程的思想原点;闽东巨变里,酝酿着脱贫之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起点。

从“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到“多抱几个‘金娃娃’”

“可把‘金娃娃’抱来了!”2011年,当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曾毓群决定把新企业“落户”在宁德时,多次听到宁德人这样表达喜悦。

他很快知晓了这个说法的由来——2010年9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赴宁德调研,留下嘱托:“多上几个大项目,多抱几个‘金娃娃’,加快跨越式发展。”宁德犹如听到了急行军的号角,干劲激扬,迅速行动。

宁德时代迎来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发展的风口,成长为全球最大的锂电池生产基地。宁德新能源科技、上汽宁德基地、青拓集团……高科技企业被陆续引进,形成锂电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不锈钢新材料、铜材料等4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主导产业集群。因其磁吸效应,更多上下游企业集聚而来。


“金娃娃”引得进、留得住,宁德魅力何在?“天然良港、高速公路、铁路畅通无阻,交通是重要因素。”青拓集团总裁陈庆科认为。

今日之优势,往昔之短板。上了年岁的宁德人都熟悉一句俗语——“车岭车上天,九岭爬九年”。素有“老少边岛穷”之称的闽东,山高路远田瘦、地势犬牙交错,山海川岛湖林洞,处处藏“穷根”。32年前,当习近平初到宁德时,就是在这样的崎岖难行中跑遍9个县,把宁德的家底看个通透。

“那时,他就提过‘金娃娃’,但态度是保留的。”宁德市体育局原局长林江记忆犹新。当年,在地委机关工作的他和很多人一样,对这位新来的年轻干部充满期待:来了还能不先烧“三把火”,争取些大项目、好资源?然而,习近平以一番诚恳的谈话摆明了态度。

“大致意思是,一下子抱个‘金娃娃’,想法不切合实际。闽东各项条件差距还很大,要从本地实际出发,逐步发展。”林江为这种“低调子”惊奇又服气,“他指出的每一步都是水到渠成的,能让大家的力气用在点子上。”

修公路,通水电,发展特色农业……每一步稳扎稳打,都指向最紧要的任务——摆脱贫困。短短两年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注重效益”,成为宁德脱贫的“真经”。


成效随之显现。1990年8月12日,一篇题为《宁德越过温饱线》的报道见诸《人民日报》。此时,习近平刚履新福州市委书记约4个月。在他为宁德同事们写下的临别赠言里,依然强调:闽东的“脱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仍要“面对闽东的实际,消除一切超现实的幻想”。

宁德人听进去了。他们以滴水穿石的劲头默默接力,坚守摆脱贫困使命,树牢弱鸟先飞志气,一棒接着一棒干。渐渐地,开发三都澳、修建温福铁路、建设中心城市,闽东人民“三大梦想”变为现实。

2010年9月,当一张路网纵横通达、电力供给充沛、港口吞吐繁忙的现实图景呈现在习近平眼前,宁德人终于等到了“多抱几个‘金娃娃’”的热切嘱托。

“那一刻,心情激动又庄重。”宁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徐光忠每每说起,都心潮澎湃:“我们感到,总书记一直在看着这片土地。跟着总书记的部署走,不会错。”

今天,“金娃娃”引来更多“小金娃娃”。

“市里有项目,没有地;县里有地,项目进不去。我们打通山区和沿海之间的循环,把一些延伸产业布局到山区去。”徐光忠介绍。

周宁县李墩镇不锈钢深加工产业园,就是从沿海项目“开枝散叶”而来。“我们的百亿工业梦有希望了!这是全县史上最大的工业项目。复制这个模式,我们又设计了站前工业园区,准备把更多‘金娃娃’抱过来。”县工信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李佐锶目光闪亮。


从“唱山歌、念海经”到“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九山半水半分田的闽东,发展农业靠什么?刚到宁德不久,习近平就认识到:必须探讨一条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路子。这句话,被具体化为“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

“山海田经”,福安市穆云畲族乡党委书记钟廷富念叨了30年。他和村干部们下力摸索“一村一品”的农林产业发展路子。虎头水蜜桃、溪塔刺葡萄、高岭大白茶……合理布局、科学种养,“土里长出的金子”圆了村民们的脱贫梦。

摆脱贫困只是第一步。2019年8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寿宁县下党乡乡亲们回信嘱托——持续巩固脱贫成果,积极建设美好家园,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具有闽东特色’要求我们更加精准,继续做好因地制宜大文章。”宁德市委书记郭锡文认为。


要精准,就要借助科技和人的力量。宁德启动新时代乡村振兴“三大员”机制,一大批乡村振兴指导员、科技特派员、金融助理员“下沉”乡间,成为农民致富好帮手。

市农业农村局经作站站长袁韬,此刻正在寿宁凤阳镇忙碌。他每年要下村至少三个月。“葡萄”特派员、“桃子”特派员,村民们叫得顺口,他们干得充实;林江来到古田县大甲镇村溪村,带着村民们开荒种香菇、做农业综合开发,还把公厕、污水、养鸭厂整治得清清亮亮。村民收入、村财政收入大幅提高,十几个年轻人从外地回流……

金融助理员陈秋平的“主战场”,在海上。身为霞浦邮储银行副行长的她,为宁德海上养殖综合整治行动提供金融支持,“邮渔贷”等产品与服务大受欢迎。


“你看,水多清!有时还能看到白海豚,它们回来了!”指着三都澳海域焕然一新的网箱、渔排,宁海村渔民石孟华满脸兴奋。2013年,因为这片海域被粗放式渔业严重污染,他忍痛放弃了从事17年的渔业养殖。去年打响的这场“蓝色牧场保卫战”,让他心中重燃“小火苗”。“还想继续养!水清了,就有信心。”

30万贫困人口踏上小康路,40万偏远人口实现安居梦,2.3万连家船民告别海上漂。环境天蓝水清,人人文明礼让……32年接力奋战,“捧”出一个活力美好的新宁德。


从“这些观念全应在扫荡之列”到勇于迈出新步伐、谱写新篇章

“总书记说,让我继续当好活地图、活字典,为宁德全面小康发挥余热。”回忆起2016年2月19日与习近平总书记的视频连线,《闽东日报》原总编辑王绍据仍然激动。

这位老人,曾于1984年为改善赤溪村贫困状况致信媒体,几年后习近平来到宁德得知此事,高度重视。在习近平指导、支持下,只有高小学历的王绍据复刊停办20年的《闽东报》,借此“坚定方向,弘扬正气,振兴闽东”。


王绍据深感习近平对思想文化、对干部群众精神面貌的重视,“他希望每个宁德人都能传递‘闽东之光’,蓬勃奋进”。

翻开写于1988年9月的《弱鸟如何先飞——闽东九县调查随感》:“地方贫困,观念不能‘贫困’。‘安贫乐道’,‘穷自在’,‘等、靠、要’,怨天尤人,等等,这些观念全应在扫荡之列。”一字一句,透出对担当作为的声声呼唤。

今天,在走向富裕的道路上,宁德人日趋坚定,更加有为。

“宁德有个共识:经济指标是干出来的,干部晋升是赛出来的,工作作风是带出来的。”郭锡文说。让干部在实干中成长,在奋斗中凸显,这样的导向,造就“宁德速度”“宁德温度”“宁德力度”。

上汽宁德基地项目,要求在一片滩涂上建起6000多亩现代化工业园区。宁德干部齐上阵,和工程队一起大干苦干。14个月,首台汽车下线;17个月,实现量产。这一令外界称奇的速度背后,是工地上“长”出的“四干精神”——“大干晴天、抢干阴天、巧干雨天、干好每一天”。


“当时雨天特别多。决不能耽误工期、失信于企业!大家二话不讲挺着干,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还想方设法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上汽项目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吴光华回忆。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宁德工业再创奇迹——前三季度经济增长5.6%,居全国地市前列。何以做到?企业深有感受:宁德急企业之所急,在物资供应、招工运送、供需对接等方面全力保障。全市四大主导产业未停工停产,产能未受显著影响。

12月29日,福安正威宁德电子信息新材料科技城一期项目建成投产,再次刷新“宁德速度”。“2月26日项目开工至今,我几乎没感觉到有什么不便。当地真把我们当‘金娃娃’,有专门的工作组对接,有事随时帮我们协调。”项目负责人刘城江感慨。


“四下基层”“马上就办”、弱鸟先飞的意识、滴水穿石的韧劲,一直存在于宁德干部身上。

普通民众亦如此。2014年起,宁德一群平均年龄30岁左右的志愿者组建“学习大军”新媒体学习平台,以评论、学习故事、诗词创作等形式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七年过去,这支队伍枝繁叶茂,成为全国著名理论学习品牌,凝结着宁德百姓感恩总书记、一心跟党走的深挚感情。

“‘亿万千百十,皆起于一’,闽东跨越了这一条‘贫困线’,若能继续卧薪尝胆,矢志如初,再接再厉,奋斗不息,必能彻底摆脱贫困。”《摆脱贫困》的《跋》中,如是写道。

新征程已在眼前,新篇章正待谱写。时空巨变、场景常新,精神与梦想始终如一。

光明日报评论员文章——


读宁德 知中国

这是光明日报特别报道组第二次探访福建宁德。

宁德被称为习近平扶贫思想策源地之一。2018年春,我们第一次探访宁德,为的是溯源“滴水穿石”精神。彼时,中国刚刚迎来党的十九大之后的开局之年,三大攻坚战打响。2020年12月,我们第二次探访宁德,为的是聆听新篇章里的闽东故事。此时,中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已全部脱贫,贫困县已全部摘帽。

8年的持续奋斗、一个亿的脱贫人口,关于脱贫,党的十八大之后的中国有成千上万的传奇:有城镇从无到有,有新村破土而生;全球最高桥梁从黔滇交界拔地而起、世界最大高速公路网络贯穿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老人的毡房里有了水,孩子们上学路上有了光,网友发帖感慨,“在中国,你将再也找不到一个不通电的村庄。”无数中国故事等待讲述,为什么要不断回望宁德,宁德回答了什么?

宁德回答了何谓人民情怀。

1988年至1990年,习近平同志在宁德工作,留下了“滴水穿石”精神,开启了宁德30年“摆脱贫困”的历程。论贫困,20世纪80年代末的中国有无数个闽东,脱贫不是硬任务;要成绩,闽东有无数种出政绩的可能,脱贫反而是最需要久久为功的选择。但正是这个选择,关乎每一个“闽东父老”的生存,改变每一个闽东孩子的命运。写于宁德的《摆脱贫困》一书中引用了西汉刘向的一句话,“爱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笔墨之中意味深沉。党的十八大后,面对数量超过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地区)的人口的贫困人口,党中央坚持全党促扶贫、五级书记抓扶贫,坚持用8年时间啃下最硬的骨头,务必要实现一个都不能少,持守的是同样的信念。在中国共产党人看来,“为人民谋幸福”,是责任也是情感;“以人民为中心”,是使命更是本分。

宁德回答了何谓战略定力。

闽东发展中的几个时间点值得注意。20世纪80年代末主政宁德,习近平坚持不搞大项目、不烧三把火;90年代初离开宁德,他叮嘱“面对闽东的实际,消除一切超现实的幻想”;直到2010年赴宁德调研,他终于指示:“多上几个大项目,多抱几个‘金娃娃’,加快跨越式发展”;2019年给宁德父老回信,他充满鼓励:“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正是依靠这种战略判断、继承这种历史耐力,宁德不但率先脱贫,而且夯实了乡村振兴的坚实地基,培养了长滋久养的文化精神,历练出坚韧务实的干部队伍,形成了接地气、谋长远的决策习惯。只有时间长久、越是时间长久,才越能感受到“滴水穿石”的历史逻辑、摆脱贫困的长久回馈。可以宁德视角观察一下十八大之后党中央的战略安排:先有精准脱贫,才有高质量发展;有了“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的扎实地基,才有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底气,从生存到发展、从兜底到共富,有序衔接。以战略思维谋事、以战略定力成事,正是新时代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鲜明特质。

宁德回答了何谓系统观念。

20世纪80年代末的闽东百业待兴,哪个才是先手棋,什么才能牵一发动全身?是摆脱贫困。脱贫对干部队伍产生了诉求,才能形成“四下基层”的工作作风;脱贫对发展目标形成了倒逼,才能激发“弱鸟先飞”的改革意识。因此,30多年后的宁德,不仅仅是脱贫的宁德,也是创新的宁德、产业的宁德,在社会治理、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上呈现出了系统性的成果。同一个角度看全国:紧密伴随党的十八大后中国脱贫攻坚历程的,是新发展理念的推出、是“反四风”的贯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整体推进。驱万途于同归、贞百虑于一致,因为有这种系统观念指导下的实践,全面小康的“全面”才能真正落地,精准脱贫的效应才远远超出脱贫。

我们总是回望宁德,因为“滴水穿石三十年”是历史事实更是历史眼光,使我们更能读懂新时代的实践与思想。“从根本、全局、长远来考虑问题”,是逻辑;“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是情怀,有这样的逻辑,必有这样的情怀,反过来也一样。先夯基垒土、再积厚成势力、最终实现协同高效,是实践的规律;具有战略性、系统性、形成“一块整钢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特质,有这样的实践必有这样的理论,反过来也一样。如何读深读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如何理解脱贫治理背后的思想、脱贫攻坚贯穿的精神——宁德,提供了极其具体的例子和独一无二的视角。

《摆脱贫困》成书三十多年,中国摆脱绝对贫困。把起点和结果放在一起看,就是一节最好的历史课。读宁德而知中国,面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我们应该有更深沉的自信和更笃定的信念。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